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修昔底德出生在雅典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地按照编年体记事。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其中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在著作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他将自己参与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写作的唯一主题,“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虽身为雅典人,但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记述的,并非偏袒雅典。

——摘编自李永明《从<考古学>篇看修昔底德的历史思想》等

材料二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设定了极其严苛的三道编撰程序。第一道是编“丛目”,就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排出史料索引。有学者研究指出,三百多万字的《通鉴》是从六七千万字的正史、杂史中精心淘炼出来的,而且《资治通鉴》中所引用的许多史书现在早已失传。第二道工序叫做写“长编”。长编可看作一种史书体裁,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按照这个要求,修书者必须详细阅读各种史料,一旦出现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还要认真考异(分析史料),并详细注明是否采信的理由。最后一道工序是定稿。这项工作主要由司马光自己完成,他要在长编的基础上考订史实、删繁去冗,同时还要统一语言风格和全书整体逻辑。为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摘编自周吉《宋朝进行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伟大历史学家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民周刊》记载,在邓小平和陈云等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截至1983年4月底,全国已揭露并立案审查的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共计192000多件,所涉及的党员中被开除党籍的共8500多人,经济反腐败活动取得重大胜利。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期B.法治建设有待加强
C.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完善D.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新角度
3 . 下图为陕西郿县礼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大盂鼎。鼎上铭文记载,西周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且赏赐给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叮嘱盂“勿废朕令(命)”。这可以用于研究(     
A.西周的政治制度B.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C.奴隶制度的形成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人类逐渐定居下来。下列作为原始人类定居有力证据的是(     
A.鄂西鲢鱼山一洞穴遗址发现了距今年代为9万——12万年的用火遗迹
B.西安早期遗址出土磨制的石斧、石镰、蚌镰及陶罐中的粟与菜籽
C.《庄子·盗趾篇》记载“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D.考古发现一墓葬中有50条铜链、200个铜珠、5个吊坠和1个铜冠等铜器
5 . 汉代诸侯国相,统王国众官,秩二千石,由朝廷任命。观察下表(惠帝至景帝时期任职诸侯国相人士的身份背景)枣帝至景帝时期的这一做法意在(     
担任武将或有带兵经历无武职或未有带兵经历无明确记载
汉惠帝时期至吕后时期吕更始(武将,楚相);齐受(齐相);朱进(吕相〈师古曰:为吕王之相也〉);王恬启(开)(梁相);许厉(常山相);毗陵侯越(长沙相)吕胜(淮阳相);召平(齐相)
文帝时期蔡兼(常山相);窦婴(吴相);袁盎(齐相、吴相、楚相);苏意(楚相)
景帝时期冯唐(楚相);栾布(燕相);程嘉(江都相);苏息(赵相):灌夫(代相)田叔(鲁相);张释之(淮南相)建德(赵相);张尚(楚相)
A.加强对诸侯国的巡视监察B.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C.改变郡国并行的地方制度D.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2024-02-0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D.周王室衰微井田制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梦溪笔谈》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京师久旱,沈括通过对当时空气中水气条件的分析与判断准确地做了一次降雨预报。南宋《数书九章》中列有“天池测雨”“圆罂测雨”“峻积验雪”“竹器验雪”等算题。这些科技成就(     
A.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B.系统总结前人的经验
C.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D.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8 . 《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对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的分析:“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的“道”与老子思想一脉相承B.孔子认为天下无道的责任在诸侯
C.孔子意在维护周天子的地位权力D.反映出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衰落
9 . 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中多处谈到“忠”的要求,其中“吏有五善”中的第一条是“中(忠)信敬上”,“吏有五失”中最严重的就是“非上”,对其惩罚可以“身及于死”。上述记载表明秦朝(     
A.德治与法治之争激烈B.重视约束官员行为
C.统一的中央集权建立D.注重改良社会风俗
10 . 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搜集的学习材料,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奈良时代(710—794年)的日本文献中关于茶的记载极其少见。
从630年到894年,日本共遣使赴唐15次。
平安时代前期(794—930年),人们开始种茶、制茶、饮茶、咏茶,茶文化之风大盛。
815年,嵯峨天皇临朝时,入唐法师空海上书《献梵字及杂文表》云“观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震旦(梵文‘中国’的音译)之书”。
A.遣唐使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B.唐朝实行“厚往薄来”的外贸方针
C.唐文化对东南亚国家具有巨大吸引力D.唐朝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