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学者把秦朝至清朝的二千多年,称为中华帝国时期。从秦朝开始有了皇帝制度和帝国体制,它的建立者是“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公元前三世纪晚期,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出现这样一幕对话场景。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段对话出现的政治背景是什么?围绕国家治理,王绾与李斯分别主张实行什么政治制度?随后秦始皇的决定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汉武帝刘彻是秦始皇以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帝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使大汉帝国尽显其威仪,并且走向了顶峰。


(2)据所学知识,“他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帝国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使大汉帝国尽显其威仪”的做法有哪些?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和西北开疆拓土等方面分别叙述。

唐朝将中国扩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国。唐朝的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毫无疑问是秦始皇、汉武帝以来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大唐帝国的声望是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3)唐太宗曾说“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结合所学,唐太宗时期得到发展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4)依据上述材料,你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 .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由此可知分封制
A.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3 . 唐代士人应举,可以“投牒自应”,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这表明唐代科举制
A.注重家庭出身背景B.阻碍社会阶层流动
C.促成儒学独尊局面D.具有公平竞争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社会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
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2021-01-10更新 | 468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北大附属宿迁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有一制度“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该制度发源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隋唐D.宋元
2019-11-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新疆预科班)
6 . “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孟子的 话表明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是
A.井田制瓦解导致社会动荡不安B.诸侯王需随从周王作战和纳税
C.分封制崩溃使得良臣变为民贼D.各国以开垦荒地用来充实府库
2020-07-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我国选官制度历经了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桓灵时代童谣》

材料二   随着隋唐社会的统一,改革选士制度,确立新的选官制,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改革,它对于巩固封建王朝的集权政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的地位逐渐上升,要求参政的愿望强烈,要求改变重视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此外,随着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机构的不断扩大,急需选拔人才来充实官僚队伍。

——摘编自王丽君《科举制度的重要特征及其起源标志探究》

材料三   宋朝每次录取总数有二三百人之多,要比唐朝多十倍有余。进士科考试的内容在宋代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王安石上台,于是将诗赋改为“经义”,即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为防止科场的种种弊端,许多前所未有的制度规定被制定出来。比如,考官的亲属回避,考试期间考场封闭,巡查监考,考卷的密封,为防止辨认笔迹而集中誊录等等。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名称及其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度确立的背景。
(3)据材料三,归纳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0-02-0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府之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它”最可能是
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9 .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为了大国崛起,而生活在这场崛起运动下的秦国民众反而与这个冷冰冰的国家越来越对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然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商子曰:“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务力之方在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而此外与二者无益或有害者皆在抑止之列。……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之战斗团体(军事史上著名的战斗团队之一)。此则其独到之见解,亘千古而鲜匹者也。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公元前209年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三   二世继承秦始皇,沿袭不改,残暴凶虐,加重祸患……秦国强盛时,法令繁密,刑罚严酷,天下震恐。到了它衰落时,百姓怨恨,天下叛离。

——《过秦论》译文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此则其独到之见解”的内涵及形成的背景,分析“亘千古而鲜匹者也”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分析“下雨耽误了戍期却要依据法律问斩”这一处境说明了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法”的认识。
2020-01-1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治理有效”一直是古代中国历朝政府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打击原六国贵族的反秦活动……!秦统治者构筑起从朝廷到地方,从三公诸卿到乡里什伍的一套庞大的、多梯级的统治机构,恰似一座金字塔,高踞塔尖的是封建皇帝,而压在塔底的则是劳动群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秦汉卷)

材料二 随着市场交易活动渐趋繁盛,市内店铺为扩大经营空间,逐渐出现私造偏铺、乱起楼阁等情况。《宋刑统》规定:“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1024年,仁宗诏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立表木(界限)毁拆。”

——摘编自李永《繁华背后:“违建”侵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

材料三 元代北方游牧民族入统中原后,以许衡、姚枢为代表的中原士人在社会动荡、文化衰微的背景下,慨然以道自任,弘扬儒学,推行“汉法”,教化民众,对有效治理地方和传承传统文化作出了一定贡献。

——王玉德、冯志根《元代中原士人与文化传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构成秦“金字塔”统治机构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主要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都城出现“侵街占巷”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纳北宋政府的应对措施。
(3)据材料三,归纳元代“中原士人”“治理地方”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有效治理”对推进“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启示。
2020-02-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