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诏:“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 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摘编自《后汉书·顺帝纪》

材料二   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第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

——摘编自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

材料三   

朝代

录取进士总数朝代总年数

宰相总数/进士出身数

唐代

6646

289

368/126

北宋

18523

167

224/204

——摘编自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析科举制产生的社会影响。
2 .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一:“明君明治”——伏尔泰眼中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指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二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材料二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特点?试以所学宋朝的中央制度和明朝的地方制度简要加以说明。
探究问题二:“民主、平等、自由”——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

材料三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政府的所有权力,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民大众;由胜任官职的人执政,任期有一定限制。”


(3)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大众的?该宪法又是怎样防止个人专断独裁的,体现出什么特点?

材料四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4)材料四《拿破仑法典》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该法典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何意义?
探究问题三:“走向共和”——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在推进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认识。
2020-04-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相议……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才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为朕的建议。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与上。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典范,它之所以被称之为民主政治,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比较东西方两种制度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现身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打破惯例出席了内阁会议。根据英国惯例,女王作为国家元首一般不插手政务。这次女王受邀前来出席自然引起多方争议,英国立宪委员会的专家就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一打破惯例的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世界文明史》


(2)以17、18世纪的史实概括“惯例”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立宪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政府和君主的应有界限”?

材料三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但苏格拉底的学生亚西比德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激动了许多人,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追查亚西比德的渎神和阴谋反对人民罪,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3)依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哪些弊端?结合所学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克服这些弊端的。

材料四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4)依据材料四,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

材料五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都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在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迫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5)试概括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其明年(前119年),天子(汉武帝)始巡郡国。……行西逾陇,陇西守以行往卒(即促,仓促之意),天子从官不得食,陇西守自杀。於是上北出萧关,从数万骑,猎新豢中,……新泰中或千里无亭徼(即无卫边之备),於是诛北地太守以下,而令民得畜牧边县。

元封元年(前”110年),……天子北至朔方,东到泰山,……所过赏赐,用帛百馀万匹,钱金以巨万计。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汉初以来郡图数目不断增加,至武帝时已迭百余,中央控制有一定难度。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将全国划分为l3个监察区,称为十三州鄙。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分别监察若干郡国。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其监察工作以诏书规定的“六条问事”为范围,一方面弹压不法豪强,另一方面纠举违法、腐败的地方官。刺史品秩600石。但固代表中央,故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巡视地方时发现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刺史的工作特点。并结合材料一,简析汉武帝设置刺史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做法。
2020-04-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5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共和国实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在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2020-03-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原来的构想是上下一体。国王为天下共主,居于京师。受封诸侯对国王有镇守疆土、拱卫王室、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可是事实并不是如原先所想象的那祥。由于诸侯多数与京师相距遥远,交通不便;又由于自然经济关系,各地互不往来,各自为政,自由发展,都成为半独立或独立王国。

——摘自《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唐宣宗认为大将李燧德才兼备,任命他为岭南节度使。在皇帝任命诏书已经发下后,给事中萧放认为这个任命不合适。唐宣宗这时正在欣赏乐曲,听了理由后,觉得任命不当,叫别人去追回任命已来不及,便当场叫一个伶人骑快马去追回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王分封诸侯的本意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认为是哪些原因使诸侯国成为“半独立或独立王国”?请根据所学知识,再补充诸侯产生分离倾向的其他原因。有鉴于此,秦朝以后的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制度?
(3)材料二中的括号内应当填哪一部门较为恰当?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4)材料二中提到的“节度使”这一个制度,曾经在唐朝中期以后造成了什么现象最终导致唐政权的瓦解?北宋建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2020-04-0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

——吴晗《历史的镜子》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

我们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中国君主政体的观点。
(2)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二中“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的政治设计是指什么。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4)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体现。在发展民主方面,新中国建立的民主与中华民国时期的民主有何不同。
(5)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0-03-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时期,边疆危机日益深重并全面爆发。1941年国民党五届八中全会通过了《边疆施政纲要》,提出要“设置边政研究机关,敦聘专家,搜集资料,研究计划边疆建设问题,以贡献政府参考。”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国民党政府在边疆治理上不注重族际治理,而是采取区域治理的方式,从而构建起一个区域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取代了古代长期存在的围绕着如何处理国家与边疆各民族关系展开的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架构。国民党的统治并不长久,在边疆治理方面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边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政府边疆治理的不足,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对民族区域自治探索的意义。
2020-05-1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初与匈奴交兵,屡战失利,即使汉高祖刘邦亲自带兵抵抗,仍以失败告终。汉武帝时反击匈奴,汉将卫青等人屡败匈奴,收复领土、巩固边防。从汉朝角度分析交战败胜变化的原因有
A.实行郡国并行,加强地方实力B.废除抑商政策,增强经济力量
C.独尊法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D.健全养马制度,发展骑兵兵团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2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3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1)材料1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
(2)材料2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据材料3概括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2020-01-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