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发现甲骨文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2018-01-18更新 | 554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史•职官志》提到:“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有利于
A.平稳实现人事权力的转移
B.奠定重文轻武的政治局面
C.提高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
D.建立精干有效的行政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左传》记载,春秋后期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独掌权柄后,标榜要替鲁国国君整肃跋扈的大夫,此举不仅得不到知礼之士的赞成,反而受到批评。因为此举
A.不符合周礼规定B.损害了大夫利益C.冲击了天子权威D.挑战了宗法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
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
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
2017-10-11更新 | 533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公”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
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周朝分封制趋于衰落
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
2017-06-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朝建立初期,封瓯越、闽越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统治者
A.大体承接了秦朝政制B.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
C.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D.大力简化地方行政层级
9 . 周襄王即位不久,他的弟弟王子带就联合戎、狄赶走了周襄王。后来晋文公诛王子带,迎周襄王复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的地位衰落B.诸侯维护天子权威,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C.诸侯势力发生分化,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礼乐制度趋于瓦解,诸侯僭越天子职权
10 .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的重要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代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以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新唐书》

材料三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前期三省六部制运作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政事堂”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2017-02-17更新 | 499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