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由于郡县之外,还有王侯国制度,以致景帝时发生“七国之乱”。汉武帝亲自参与制定适用于十三部刺史的监察法律《刺史六条》。第一条是打击强宗豪右以强凌弱的暴行,余下五条都是针对二千石高官的种种不法行为,如不奉诏书聚敛为奸、喜怒无常任意杀人、选举官吏营私舞弊、纵容子弟为非作歹、勾结豪强鱼肉乡里等等,表明了《刺史六条》的打击对象。《刺史六条》在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以后的监察立法提供了经验。

——摘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1日06版)

材料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法制文明发展的时代,监察法也有了新发展。玄宗时期,在总结监察法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监察六法》:“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蠹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

——摘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1日06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刺史的职能,并评价刺史制度。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刺史六条》相比,指出唐朝《监察六法》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产生不同的原因。
2023-09-0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2 . 钱穆在谈到汉代盐铁政策时说“我们远在汉代已经发明了这样的制度,直到清代,小节上的变化虽然有,而大体还遵循这一政策,总还不离于近代之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路线”。该制度(     
A.巩固了大一统国家B.旨在维护百姓利益
C.有利于工商业发展D.导致社会阶层固化
2023-07-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79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264次组卷 | 288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字,第一字是长幼行辈的称呼如伯、仲、叔、季之类,第二字是和“名”相联的“字”,末一字是“父”字。女子取“字”的方式和男子相类,只是末一字作“母”或“女”,伯、仲、叔、季之下要标出“姓”。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嫡庶有别长尊庶卑B.贵族政治血缘世袭
C.长幼有序男尊女卑D.大宗小宗等级森严
6 . 唐贞观十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派黜陟使或观风俗使分巡。10道依山河形势划分,还不是行政区划。至开元二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改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这一变化(     
A.折射出唐朝强化集权的需要B.反映了权力机构职能的变化
C.成为唐中期社会动荡的诱因D.彰显了唐朝开放包容的风格
7 . 有学者在述及某一历史时期时,提出该时期伦理关系政治化的主张,认为个体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地位决定政治身份及其对应的政治权利与社会地位,并形成总体较为稳定的、规范的秩序,巩固了国家结构。该学者的论据可能是(     
A.西周宗法制B.西汉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汉唐郡县制
2022-08-02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图,往往以私人函件的方式授意地方督抚,要他们如此如此地呈奏皇帝,然后他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票拟批准他自己的建议。这可以用来说明(     
A.地方督抚由内阁控制B.阁臣通过票拟行政
C.明中央决策机制异变D.君主专制明显削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国在春秋时就已设县,但只置于个别边远地区,尚未成为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秦献公时曾推广县制,但规模有限。至商鞅变法时,将许多原来聚族而居的村落,改编为县,即把许多乡、邑、聚(村落)合并为县,共建置了41个县(一说31个县)。每县设县令、县丞、县尉。县令是县之长,县丞掌管民政,县尉掌管军事,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后随着国土的扩展和开发,县的数量逐渐增加。公元前349年,“初为县,有秩史”,开始在各县设置有定额俸禄的小吏。县制的普遍推行,打破了血缘的纽带关系,将国家权力集中到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后秦国县制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行县制的历史意义。
10 . 据统计,《史记》中上百次使用“中国”一词,其主要指称与涵义丰富,详见下表。出现上表现象主要是由于(     
指称涵义
政权夏商周国家政权及其控制下的各民族
春秋战国时为中原国家,后扩展至楚、秦两国
秦汉政权及其管辖的各民族
传说时代地方区划九州、十二州、五服等

A.司马迁个人国家意识B.大一统政治现实需要
C.传统华夷观逐渐淡化D.汉初政治认同的强化
2022-07-0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