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军机章京”实为军机处的秘书,其车灯上贴有葫芦式剪纸(寓缄口之意),以同其他大臣区分身份,他们根据军机大臣从皇帝处所领旨意,分别拟旨,或明发,或廷寄。廷寄的密发最终要靠驿传的严密性加以保证,驿传文报需经过密封、交接、反馈等程序。由此可推知军机处
A.同僚之间等级森严B.运作过程严谨缜密
C.在实践中权力扩大D.权力为章京所把持
2 . 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
A.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B.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
C.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
2020-09-04更新 | 906次组卷 | 52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其封地是商代重要的东夷属国奄国所在地,这里的民众,既有商朝遗民,也有伯禽所带的周人,还有原来的奄国人。由此可见
A.分封制下的诸侯独立性强B.王族是分封制的主要对象
C.周初分封有利于民族融合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4 . 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省”的本意为“宫禁”,引申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最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元朝行省制
A.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B.一直是中央派出的临时机构
C.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和对中央集权体制的挑战
D.具有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的双重性质
2020-08-14更新 | 435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天子“批红”,成为皇帝的代言人,有时甚至利用职权擅自改动内阁的票拟。这反映出
A.太监阁臣决策国政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朝政腐败皇权旁落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2020-08-12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由皇帝直接任免。其职责有监察“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据此可知,刺史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优化了选官制度
C.改变了地方体制D.异化了监察方式
7 . 与殷商时对方邦臣属表面性承认不同,周朝的分封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的逐级分封,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层层拱卫,周王“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种统治方式
A.是对内外服制度的沿袭B.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C.提高了西周王权的地位D.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9 . 宋元以来,南方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进士51人,全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制罪。之后,逐渐形成南北方按比例分南北榜录取的制度。南北分榜录取制度的实行旨在
A.平衡南北势力B.打击南方官僚士大夫
C.加强中央集权D.保证选官公平和公正
10 . 两汉时的察举制,地方官推举人才主要参考乡闾评议;魏晋时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品评人才等级,中正官须为中央任职的官员;隋唐以来科举制选官由中央部门主持,有时皇帝还亲自参与人才的选考。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A.才学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B.科研人才大量涌现
C.官员选拔的标准完全不同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020-07-19更新 | 799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