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楚世家》


(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3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史记·韩世家》


材料二   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并对补救措施进行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所述制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2 . 元代中央“诸大小机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
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
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
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秦朝皇印为玉玺B.中央集权制度的萌芽
C.玉玺为皇帝独用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4 . 明初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中,直接导致六部在中央机构中的权力地位提高的因素是
A.丞相的废除B.皇权的加强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内阁的废除
5 . 阅读下列材料: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史记》
请回答:
(1)文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寡人”最担心哪些人或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统治?针对这些威胁,文中的“寡人”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
(3)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寡人”们和这些人或势力的矛盾演变呈现出怎样的规律或特点?
(4)上文中 “寡人”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你认为这一政治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