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3 道试题
1 . 奏折制度发端于康熙,定型于雍正,雍正帝扩大奏折使用范围,将其作为了解下情、商讨政务的重要渠道。奏折制度的形成,本质上体现了
A.君主专制的加强B.官僚机构的强化
C.地方管理的完善D.决策效率的提高
2 . 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三省长官皆为相)。”这句话可以用于说明唐朝
A.宰相的职能彻底改变B.宰相的权力被分割
C.宰相的品级逐渐下降D.宰相执政能力上升
3 .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伯”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
A.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B.周天子的统治已彻底瓦解
C.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D.宗法分封秩序进一步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吴宗国先生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明代的特点与其说是集权,不如说是分权,是中央决策群体的扩大、行政权的进一步增大和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式化。皇帝几十年不见大臣,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在明代则成为一个现实。”这说明明朝官僚制
A.保证了明朝的长治久安B.以儒学作为统治的正统
C.与皇权是制约平衡关系D.并不完全是君主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秦朝“皇帝”与“郡县”共举,而“王制”则与“封建”并存……按照封建制,就连最低一级的贵族——±,也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可以在诸侯之间游走。这说明秦朝
A.废国行郡,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首创郡县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C.分割地方权力,保持政权稳固D.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
6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B.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C.宰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
2021-12-07更新 | 435次组卷 | 5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烈面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南宋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1-12-04更新 | 101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B.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D.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2021-12-04更新 | 568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据此可知,唐朝
A.君主专制得到有效遇制B.君权相权矛盾得以解决
C.政府工作效率亟待提高D.中央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21-22高一上·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朝时,皇帝遇到有不清楚的事,可以随时询问内阁学士,以便决策。奏章批答,由皇帝口授,内阁学士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来,即所谓“传旨当笔”。据此可知,明内阁能
A.直接统领六部百司B.是听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
C.成为法定的行政中枢D.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