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8 道试题
1 . 清初,岭南地区的土官多以威杀、罚钱、习惯法实现地方治理,及至“改流,得中国长官莅临……宣圣喻、博经史、敦实行、谨士趋”。这一变化(     
A.增强了法制意识B.消除了割据势力
C.实践了因俗而治D.强化了主流意识
2 . 明代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科道官”,又称“言官”。“考选之例,优者授给事中, 次者御史,又次者部曹用”。科道官是进士出身的佼佼者,可以得到迅速的提拔,如果贪赃枉法,会受到比普通官员更为严厉的惩处。这样的制度设计说明(     
A.朝廷重视对官员的监察B.朝廷内部腐败现象严重
C.君主勤于政事善于纳谏D.优秀人才普遍得到重用
3 . 据学者研究,西汉孝廉及岁举、特举,除少数人因民间舆论支持而入仕外,大多数是通经入仕。东汉时期,民间舆论对人物仕进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并体现出国家所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       
A.乡论与国家意志相结合B.儒家思想日益世俗化
C.社会各阶层的流动加强D.延续了原始民主传统
2023-04-07更新 | 583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学者研究发现,“全国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六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各道、府,------应升调补放等事,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名单,奏交皇帝择取任用。”由此推知,军机处(     
A.可以选拔任免地方官员B.可以统领六部百司
C.是辅助皇权的中枢机构D.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5 . 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从“猴山结构”的松散联邦,逐渐发展到西周的分封制,再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最终发展为秦汉中央集权大帝国。这反映出早期中国
A.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C.思想由多元趋向统一D.宗法血缘制度土崩瓦解
2023-03-23更新 | 770次组卷 | 39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始皇宣布:“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这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     
A.皇位世袭B.天命神授
C.皇权至上D.以法治国
2023-03-15更新 | 214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廷议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定期集会议事的一种形式。参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上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侯王、众卿、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等……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决。由此可见,廷议制度(     
A.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B.体现了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
C.有效限制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有效协调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2023-03-11更新 | 1724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威权在上,事皆亲决”。成祖时“奏章皆亲览,不假手他人”。宣宗时始有票拟之制,“凡有大事皆与群臣商议,面决可否”。宪宗以后“帝渐疏于政事”,于是票拟、廷议、廷推等决策方式日益重要,并演变成制度。这反映了(     
A.制度建设服从皇权需要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内阁大臣代行丞相职权D.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2023-03-10更新 | 2553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朝郡守在治理本郡时,在不和国家法律冲突的前提下,可以制定一些符合本郡实际的地方法规,这种地方性法规被称为“条教”,在本郡范围内与国家法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这说明,秦朝(       
A.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B.地方政府拥有一定的自主权
C.初步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D.地方取得了独立的立法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全球通史》中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  )
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23-03-07更新 | 337次组卷 | 56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