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居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沟通,后有西方传教士东来扣启闭关自守大门;明代又是一个极中央集权的朝代,明太祖建立起庞大的农村集团,使得后继者不得不一次次采取内向、紧缩的政策,以应对从内、从外纷至沓来的问题。……晚明的士绅官僚,习惯于一切维持原状,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了内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代显得停滞而无生气。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元朝行省在财赋、刑名等庶务方面具有一定自主权,但有专家认为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这种制度设计(     
A.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B.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
C.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D.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84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成祖时期形成的内阁,出现了若干“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实”的权臣,阁臣也常被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       
A.阁臣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B.始终不是法定中枢机构
C.阁臣帮助皇帝浏览百官奏章,拥有票拟权D.容易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前期,秦、晋韩原之战中晋惠公被俘,晋国内曾召集国人以征询改立新君的意见。晋惠公遂派人回国,以国君的名义将一部分土地赏赐给国人,名之曰“作爱田”。这反映了当时(     
A.原始民主传统仍具影响B.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C.重大事务采取集体决策D.兼并争霸战争的频繁
6 . 西周时期,诸侯国既是中央政权控制地方的军事据点,又是宗周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治派出机构。周公封鲁而命以《诫伯禽》,封康叔于卫而命以《康诰》,封唐叔于唐而命以《唐诰》,为诸侯国确定了各自的政治方针。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依然存在B.地方治理有所加强
C.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缓和D.中央集权趋于完善
7 . “出奔”是被迫从一国出逃到另一国寻求政治庇护或援助的行为。春秋时期出奔者多来自贵族阶层,有不少宗族成员和私属仆役跟随,出奔事件集团性色彩浓重;战国时期出奔占主导地位的是士,向个人化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诸侯兼并战争实现了局部统一
C.当时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D.宗法血缘关系在政治领域淡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朝建立后,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这些举措(     
A.加强了君主专制B.便利了垂直管理地方
C.消除了地方割据D.形成权利的相互制衡
2023-02-12更新 | 536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肃宗《令谏官言事制》云:“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稿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唐代宗亦要求“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这一历史现象(     
A.利于减少统治者决策失误B.扩大了谏官的权力
C.使中央决策日趋透明开放D.分化了宰相的权力
2023-02-10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秦朝任用县级有秩官吏一般在本县人中择任,但到汉武帝中叶以后,对郡县地方官和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了“本地回避”的制度。这一调整旨在(     
A.健全地方行政机构B.瓦解地方宗法体系
C.完善国家监察制度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