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南宋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1-12-04更新 | 101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
A.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B.加强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D.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
2021-12-04更新 | 568次组卷 | 3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刺史”即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州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代刺史制度。
2021-12-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据此可知,唐朝
A.君主专制得到有效遇制B.君权相权矛盾得以解决
C.政府工作效率亟待提高D.中央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21-22高一上·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明朝时,皇帝遇到有不清楚的事,可以随时询问内阁学士,以便决策。奏章批答,由皇帝口授,内阁学士只照皇帝意见写下来,即所谓“传旨当笔”。据此可知,明内阁能
A.直接统领六部百司B.是听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
C.成为法定的行政中枢D.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7天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660件,共3391件事。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息”,也无法把事情全部处理好。导致朱元璋这么忙的主要原因是
A.明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管六部
B.明朝政权建立不久,国家大事繁多
C.明增设军机处,皇帝统揽军政大事
D.明废除行省,皇帝要直接管理地方
7 . 史学家认为:禹治水时将各部落征调劳动人手治水的公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分散的公权力变成了集中的公权力,当禹用这一公权力对付甚至斩杀不服从命令者的时候,国家政权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开始用公权力对付甚至斩杀不服从命令者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管理模式的产生B.王位世袭制的创立
C.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完善D.国家机器的初步建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材料二   丞相绾(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勿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

材料三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封国有王、侯两级。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白寿彝著《中国通史》(第四卷上)

材料四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曰岭北,曰辽阳……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县一千一百二十七。……中书省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明】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根据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与秦朝相比,地方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对当时的政治造成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元朝为了控制辽阔的疆域,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何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进的趋势。
2021-11-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分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汉、唐、宋、明、清六代的制度表现,并简要分析这一趋势所带来的后果。
2021-11-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查看下面四幅图,回答问题:


(1)请说出上面四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制度的弊端和图2制度的积极意义?
2021-11-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