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云南巡抚鄂尔泰正式提出改土归流的建议:“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为剪除夷官,清查田土以增赋税,以靖地方事”。世宗(雍正)批准了鄂尔泰的建议,并将四川闹事的三个土府即东川、乌蒙、镇雄划归云南。不久,又提升事尔泰为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总督,总理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事宣。

——摘编自李治亭《中国断代史系列清史(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鄂尔泰主张“改土归流”的目的。结合所学,简述清朝实行“改土归流”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香港既然是中国的领土,中国随时有权收回。中国任何时候都可以给香港制造麻烦,但中国政府不但始终没有这样做,相反特别关注香港的繁荣稳定。中国一直有意保护香港的现状,是因为一方面香港的存在对中国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作为赚取外汇,观察世界的窗口;另一方面是中国大陆一直处在动满之中,没有找到一种既可收回主权又能保持香港荣的办法,时机尚未成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从实际出发,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从而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宏伟构想。

——摘编自张怀兵《香港问题始末》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没有立即收回香港主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的实践过程。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土司制度是元明时期中央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由中央政府指定当地少数民族的部族首领充任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级官吏,官位世袭。这一制度曾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王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但随着土司势力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的上层首领或不听中央号令,或阳奉阴违,或发动叛乱对抗朝廷,名为朝廷命官,实际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地处边隅的土司,更是“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

雍正四年,清廷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按照内地的府、州、县行政制度,委派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统治。军事上解除土司的土兵,清廷另派军队到土司原来的管辖区进行驻扎。经济上由中央政府统一丈量土地,然后制定统一的税收标准。改土归流之后,清廷在西南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凡遇有事,“逐村清理、逐户稽查”,加强了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改土归流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改土归流的时代背景并进行评价。
3 . 宰相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敢”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招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宰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宰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的运作流程及其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在把中国传统政治,扼要再加以一番综括的叙述,如下表所示。

序号叙述
因中国是一个大国,求便于统一,故不得不保留一举国共戴的政治领袖即皇帝。又因无法运用民意来公选,因此皇位不得不世袭。要避免世袭皇帝之弊害,最好是采用虚君制,由一个副皇帝即宰相来代替皇帝负实际的职务及责任。明清两代则由皇帝来亲任宰相之职,只不负不称职之责。政府与皇室划分,此直至清代皆然。宰相负一切政治上最高而综合的职任。对于皇帝之谏诤责任及最高命令之覆审与驳正权,交付与给事中与谏官。此两官职,唐代隶属于宰相,宋以后至明渐成独立机关,清代则废止不复设
中国传统政治,论其主要用意,可说全从政治的职分上着眼,因此第一注重的是选贤与能,第二注重的是设官分职。选拔人才的责任,自汉至唐之辟举,交付与各级行政首长自行择用其属员。考试权交付与礼部与吏部,宋代以后则专在礼部。考课成绩升黜官吏权则交与吏部。监察弹劾权交付与特设的独立机关。唐代有御史台,下至明代有都察院。职权既定,分层负责,下级官各有独立地位,几乎政府中许多重要职权都分配在下级,而由上级官综其成,宰相则总百官之成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传统政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帝否认《春秋》有“尊王攘夷”“华夷之辨”的内容,认为《春秋》大义在于扶植纲常、辨定名分,故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提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接着,雍正帝又分析了历史上一统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雍正帝的“大一统”思想是在清朝国力日益强盛的形势下,与汉族士人反清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的,包含着维护清朝统治地位的动机。这种新的“大一统”理论,使清帝以天下之主自居,不容忍任何分裂割据现象,因而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空前地巩固了中国的统一,奠定了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古代的“大一统”论与“正统”观念》

材料二   罗马帝国边缘省份对于中央的离心力巨大,于是帝国后期出现四帝共治、东西分裂的政治割裂。帝国覆灭后,漫长的中世纪,基督教成了人们心灵的慰藉,这本是欧洲文明又一次统合的契机。然而,11世纪,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与东正教两个相互拆台与对立的宗教派别。16世纪的宗教改革又让一大批民族国家逐步兴起,将世俗政权凌驾于宗教权力之上。还有来自南方的伊斯兰势力入侵伊比利亚半岛与巴尔千半岛,这种外部力量威胁为欧洲内部多元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摘编自王凯迪《历史上的欧洲为何难以走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帝提出“大一统”理论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同中国古代“大一统”相比罗马帝国政治的特表征,并简析11—16世纪欧洲难以实现统一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乡诉讼是明代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洪武三十年(一三九七年)四月,明太祖颁布钦定之《教民榜文》,榜文共四十一条,对于乡诉讼有详尽的规定。关于乡诉讼的具体内容大致如下:乡诉讼的法官是本管里甲(指里长及甲首)及老人,他们是兼任法官,乡诉讼管辖的案件是一乡之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乡诉讼采合议制,必要时得刑讯当事人。乡诉讼的法官均系里甲或老人,其所谓判决系合议制之决定,或有书面,或无书面,并不一定。其判决之依据为国法、人情与风俗习惯等规范。明代乡诉讼之判决有类于现今之乡镇调解委员之调解;乡诉讼的目的在于减少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的数量。但因里甲及老人的素质良莠不一,判决未必公正。判决之后,双方当事人如果不服,得于乡诉讼判决后上诉州县衙门。明代乡诉讼之施行,曾经发生几次变化。总的来说,成化之前,尚能依敕令施行。弘治以后,渐难施行,上述民事及轻微刑事案件多径向州县衙门呈控。

——据《中国审判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乡诉讼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乡诉讼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重视西南地区的治理。顺治帝指出:“滇黔阻远,尚未归诚。朕将以文德绥怀,不欲勤兵黩武。”在这一基本原则的影响下,许多土司主动投诚。但面对如马乃、乌撒等“阳顺阴逆,中怀叵测”的土司,则“悉心筹画,相机歼剿”。雍正年间,鄂尔泰开始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中提出“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的策略,既要废除不法土司,还要严格控制未改流的土司。如一些地区的土兵有额定编制,征战时均按定额征调;对土司的考核、二年大计,均依流官之例等。清朝统治者鼓励内地人民到西南边疆地区垦荒种地,移民的迁入带来了高产作物的普遍推广。清廷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政府兴办的社学,传播儒学,学习汉语,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

——摘编自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清中期中央政府对滇缅边区的治理(1723-1840)》

材料二



图2康熙年间颁赐与唐崖土司的印信图3乾隆年间平定大小金川得胜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西南地区治理手段的特点和意义。
(2)材料二中图2的史料类型是什么?如果以此推断康熙帝采用怀柔政策治理西南地区是否合适?
8 . 由古而今,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一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节自《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制曰:“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摘自《东华录》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APEC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APEC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APEC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APEC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APEC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哪些基本制度构成?
(4)上述材料反映古往今来,中国政治文明演进的基本轨迹和大趋势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雅典政治特点并分析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进行历史解释。
2021-03-04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康熙帝)曰:“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实现“边境自固”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从“幅员”角度概括康雍乾时期统治者的突出贡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而使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的标志,列举蒙古族和回族“抵抗外来的侵略者”的典型事例。简述抗日战争中形成的民族精神及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②材料三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扼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1-01-09更新 | 4876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