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两个领域进行探讨。这里说的历史认同,主要指关于血缘、地理、治统的联系与认识;而文化认同,主要指关于心理、制度、道统的影响与传承。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以“历史认同或文化认同”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5-10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

材料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演变表



——摘编自叶子荣、郑浩生《当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透析》
阅读表格,从表中提取古代中国行政制度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2-05-08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九)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杭大运河的变迁

材料   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时期(隋唐时期、元代、清代)的大运河图。


图1

图2

图3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运河图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2-05-07更新 | 474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七)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为著名历史学家梁庚尧所著《宋代科举社会》的封面及目录的部分截图。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书探讨的宋代科举制加以阐释。(要求:信息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5-02更新 | 548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从产生国家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在历史研究中,一般情况下,将中国古代史分为七个阶段: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古代史知识,就中国古代社会某一阶段的特征,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古代政治呈现出独特的特征。早在秦朝统一前后,中国便出现了科层制政府并逐渐形成和完善了择优录用的科层选拔体制。帝制中国自公元前221年建立其间历经数番朝代更替,但一个相似的帝国政体却得以绵久不绝。帝制中国开疆拓土,特别是在北方影响的扩展,常常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土之后自身汉化的结果。大部分时间里,军队由文官控制,除非内战乱世,武将一般没有干涉政事的能力。超验宗教未曾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而政府又对各种信仰抱有较高的宽容态度。商人阶级在帝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不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即使在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臻至顶峰的北宋时期,亦是如此。

——摘编自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4-16更新 | 315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过秦论中篇》

材料二   




        图:西晋内迁各族示意图

材料三 随着顺治帝在北京登基,他正式成为中国的统治者,而后清政府迅速接管了明朝疆域并继承了其统治秩序,实现了“大清”即是“中国”的角色转变。康熙帝重视落实各项文化工程官方着手编修史籍。其中的《大清一统志》(以下简称《一统志》)为确立国家疆域界线,构建国家的疆域一统观,甚至为消解“华夷之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一统志》专设“外藩蒙古统部”,将边疆地域纳入“大一统”疆域范围,从观念世界中构建了新的疆域版图,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乾隆中期,清代疆域达到极盛,续修《一统志》昭示了疆域“一统无外之盛”,继续塑造了中国疆域广阔的空间观念

——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以<大清一统志>为中心》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以秦汉、魏晋、明清朝代为例,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15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夏津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4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为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目录一览表(节选)

第六章秦帝国的建立和秦末农民战争(前221~前207年)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220581年)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581618年)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618907年)
第十二章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071279年)
第十三章元朝的大一统(12711368年)
第十四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
第十五章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16441840年)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依据整体材料或部分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察举制度,既有“以德取人”的因素,也有“以能取人”“以文取人”的因素。士人习经术文法于家,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舆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然后仕郡县为佐吏掾属;由之获得基层吏务经验之后,才能以功次吏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则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而科举制却是“以文取人”而不及其余的。虽然设置上有“取之以文”后“课之以能”之意,但设想绝不可能完全成为现实,二者间仍然时时表现出抵悟不合之处。众多士子在狭窄的考试一途上竞争拼搏,不得不竭尽心智揣摩辞章苦诵经疏,精力才华为之耗尽,浮华迂腐之性因之而成。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2-04-10更新 | 558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04-09更新 | 465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