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据《后汉书》所述:樊重三世共财;缪彤兄弟四人皆同财业,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彤乃闭户自挝,诸弟及妇闻之,悉谢罪;蔡邕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材料表明当时
A.数世同居共财的现象仍普遍存在B.政治结构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宗法组织参与构建社会行政体系D.对合族而居现象有一定的认可度
2021-08-2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一轮复习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2 . 东汉初,中央要求各州郡对所推荐的孝廉先委以职务,考核合格后再向中央举荐。东汉顺帝时,则对各孝廉进行考试,考试不合格者将被黜落。据此可知,汉代察举制
A.突出强调门第观念B.对伦理道德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
C.呈现出衰落的趋势D.不断调整以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3 . 考古发现,江苏、安徽、广西、湖北、甘肃、辽宁等地都有西周青铜器出土,且艺术风格与西周都城地区几乎一致。这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郡县制
2021-08-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周代在王权神化上与商代不同,逐渐把商人的至上神,转换为天。并且提出了“天命靡常”的思想,即如果统治者的行为不合天道,天可以不保佑统治者。周代出现以上思想变化的原因是
A.论证周王统治合法性的需要B.天人感应思想对周人的影响
C.确定血缘和亲疏关系的需要D.民本思想对天命观念的影响
2021-08-25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新课标)
5 . 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土官的夫人瓦氏主动请命应征,率领麾下的俍兵到苏州剿倭,因“杀贼多”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这反映了
A.边疆地区国家认同感加强B.正规军战斗力低下
C.改土归流的推行成效显著D.明代倭患形势严峻
2021-08-2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北宋初年禁军人数示意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967—968年(宋太祖)995—997年(宋太宗)1017—1021年(宋真宗)1041—1048年(朱英宗)
19.3万35.8万43.2万82.6万

A.无业流民的增加B.军队编制的调整
C.专制集权的结果D.战争频繁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并为后世沿用,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前身为秦国的县郡制B.地方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
C.西汉继承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但又有所损益变化D.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据记载:自北宋至明清千年以来,千年古村浙江宁波走马塘的陈氏家族中前后出过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陈氏家族可谓是古代中国的第一学霸家族。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
①宋代科举取士名额的扩大②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实行
③对“学而优则仕”的崇尚④自古以来此地文化的发达
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时期调整概况
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
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
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
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
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2021-07-08更新 | 11699次组卷 | 102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
2021-06-15更新 | 9199次组卷 | 100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