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往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抗战爆发后,从菲律宾寄往福建的侨批中印有“还我河山”“岳飞”等字样。此类侨批(     
A.体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影响B.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宣传对象
C.推动了国际汇兑业务发展D.回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46年至1856年的十年中,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和生丝几乎连年递增,茶叶从1846年的46746千磅递增到1856年的63278千磅,生丝从20270包递增到58551包。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中国手工业品深受英国人喜爱
C.中英贸易中国处于顺差地位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4-01-02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2023-05-19更新 | 511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 贵阳九中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联合考试(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2年1月5日,即英、美、德、法、日等国出兵京榆线的次日,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发布宣言称:“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而保护之。”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与西方国家利益趋同B.急于扩大统治基础
C.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D.对现实的必要妥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37年11月,《抗战戏剧》创刊,其共刊登了49篇通讯文章,报道更多的是展现演剧队去周村、长川、陕县的下乡演出。通讯篇的文章作者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向,如出现由工人自主创作的特稿等。这些从侧面反映了
A.敌后抗战路线的推行B.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
C.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戏剧宣传方式发生改变
2022-04-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初清政府内部矛盾重重。1901年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兴学堂、育人才是新政的核心内容。改书院为学堂,大力发展新式教育;广遣留学,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中国学子涌向日本,形成留日高潮。留学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新学制的诞生。1902年清政府颁布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虽未实行,却是中国建立新学制的噶失。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正式建立。1905年清政府在各方压力之下,废除了科举制度,封建旧教育在形式上彻底瓦解。待之而起的近代教育日趋完善。1905年中央设立学部,在地方设提学使司和劝学所等,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906年学部颁定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教育宗旨,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有政府命令颁布的教育方针。清末教育初步完成了由古典向近代化的转型,但清末教育改革的研究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摘编自刘建华(清末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清末教育改革。
2022-04-0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下设四个司,其中保惠司主要负责处理商务,平均司主要负责农林牧副业,通艺司主要负责近代工矿、交通事业,会计司主要负责税务、银行、货币、度量衡等事务。这反映出清政府
A.以发展经济为首要目标B.为政治变革积极做准备
C.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D.意在扩大政府财政来源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这种变化的新的军政关系。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帅权,并赋予军令长官“帷幄上奏权”,即凡有关军令事项,可以不经过内阁直接上奏天皇,由天皇裁决。这就是战前日本盛行的“统帅独立原则”。

——《如何理解“以军部为核心”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后,随着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抑郁已久的对政党政治的仇恨,对海外殖民的渴望,对亚洲盟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状的不满等各种右翼思潮一下子迸发出来,为(日本)激进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气候和土壤。

——武寅《从协调外交到自主外交》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大体经历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急剧发展和法西斯体制的完成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均与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侵华战争促进了日本对内的法西斯化,而法西斯化又进一步扩大了侵华战争。最后随着侵华战争的惨败,法西斯政权也就彻底崩溃了。

——金相春《日本法西斯化与侵华战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信息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此观点。
2021-08-3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全国同胞发出呼吁:无论各党派间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携手共同救国。这一呼吁
A.加速了红军战略转移进程B.结束了国共两党对峙局面
C.适应了党的革命重心转移D.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21-04-22更新 | 312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1942年,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在自愿基础上,组织农民建立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农业集体劳动合作组织,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农业集体化进--步深入B.巩固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
C.保护和发展根据地小农经济D.增强反抗外来侵略的力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