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018-10-11更新 | 235次组卷 | 82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一上学期过程性检测历史试卷
2 . 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018-06-01更新 | 9329次组卷 | 14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A.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导致诸侯国离心力的不断增强
C.推动国家由分散走向统一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4 . 古代中国存在许多同居共财的家庭,如唐朝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朝陈兢一家“十三世同居”。上述现象反映了
A.家国的紧密结合
B.等级秩序森严
C.世卿世禄的延续
D.宗族观念浓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
2017-12-04更新 | 6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北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代的棺椁制度规定:天子三棺四椁,诸侯二棺三椁,大夫一棺二椁,士一棺一椁。但是战国中晚期的楚墓中已发现多例大夫级的墓用二棺三椁和二棺二椁者,一些士一级的小墓也多见用一棺二椁者。这表明战国时期
A.大夫均用诸侯葬仪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社会风气注重厚葬
D.等级差异逐渐缩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周时期的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齐桓公为保住郑的太子地位,便以诸侯欲拜见太子为由,联络了八国诸侯支持太子郑,并成功地保住了郑的太子地位。这反映了战国时
A.宗法观念彻底崩溃
B.嫡长子继承制遭破坏
C.齐国是最强大的国家
D.分封制在不断衰落
2017-11-14更新 | 289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中国进入近代以前,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又与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不同,它不是指人们投票选举代表、议员或者自基层到高级的各级领袖,而完全是指另外的、今人已经相当陌生却正是我们所要叙述的东西,而由此一古代概念的完全更新,也正好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天翻地覆的百年巨变。

——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阐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之间的根本性差别?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现在人们心目中所指的‘选举’是指什么选举制度”?西方这一制度与古代希腊“选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材料三:“民主”一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尚书》:“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3)材料三中出现了古代东西方世界“民主”一词赋予的不同含义,请指出它们的不同?

(4)现代民主政治起源于英国,英国实行了君主立宪政体、根据所学,填写下表。

国家元首
国家首脑产生方式
政府首脑
政府首脑方式
权力中心
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2017-10-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礼记·孔子闲居》中,子夏询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孔子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即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这说明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强调民本观念
B.强化等级秩序
C.缓和社会矛盾
D.规范统治行为
10 . 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C.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2017-10-13更新 | 492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一上学期过程性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