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把居住在都城内的平民称为国人,天子执政征求“国人”的意见和“国人”干预朝政,时有出现,召公就曾劝诫周厉王要关注国人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A.中央尚未实现高度集权B.分封制已开始走向瓦解
C.国人舆论决定国家政务D.执政体现以民为本色彩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指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洛邑)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禹铸九鼎,三代视之为国宝。楚王问鼎,有取而代周之意。

材料二   春秋各国交战材料

各国交战次数 大国兼并小国数目
宋国与郑国 52次 齐桓公兼并 35小国
齐国与鲁国 25次 晋献公兼并 19小国
晋国与楚国 22次 楚庄王兼并 36小国
吴国与楚国 24次 秦穆公兼并 20小国
吴国与越国 10次

材料三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材料四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1)材料一、二反映了那些历史现象?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3 . 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齐”的是哪一类
A.功臣
B.王室子弟
C.商代贵族
D.诸侯
2019-10-18更新 | 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
2019-09-29更新 | 3260次组卷 | 146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双语中学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5 .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019-09-29更新 | 487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临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西周一贵族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其中处于大宗地位的应是
妻室子嗣
妻(正室)B.二哥(20岁)D.四哥(15岁)
妾一(侧室)A.大哥(23岁)
妾二(侧室)C.三哥(18岁)

A.A
B.B
C.C
D.D
7 . 中华民族素来非常重视族谱的纂修,目的是尊崇人伦,维系宗族。这种传统源于商周时期的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019-08-21更新 | 695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8 . 西周建立后,在分封同姓诸侯的同时,也分封了部分异姓诸侯。其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
B.强化宗法制度
C.促进民族交融
D.加强文化交流
2019-08-12更新 | 336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9 . 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2019-03-19更新 | 247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
A.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