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4 道试题
1 . 西周分封制是我国重要制度。据以下史籍叙述正确的解读是
记述出处
“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愿。”《国语·鲁语上》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普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
A.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C.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D.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2020-10-14更新 | 223次组卷 | 27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九八五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

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周朝的分封则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材料二   《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

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

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成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

从秦统一天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

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著《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秦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3 . 石培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材料说明
A.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
B.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C.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
D.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国家民族的统一
2020-10-0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假如你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将军,被周天子分封到鲁国任国君,按照礼制,你
A.可以不用向周天子朝觐和纳贡B.可在鲁国领地征派赋役
C.不用随从周王去征战D.不能建立自己的武装
5 . 西周的国家制度和政府机构较之商代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君统宗法化、王权专制化、封国宗亲化。下列叙述可印证“君统宗法化”的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6 . 根据中国古代宗法制,能够继承周王王位的人首先是
A.周王最聪明的儿子B.周王王后所生的大儿子
C.周王最宠爱的儿子D.周王妃子所生的大儿子
2020-08-22更新 | 32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务川县民族寄宿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西周哪一制度的表现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
8 .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王位,政治权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这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
C.不利于社会进步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周礼规定,天子的舞队用八佾(每佾8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这反映的是
A.郡县制B.君主制C.礼乐制D.禅让制
10 . 周初,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殷商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在原有众多“邦国”地域内人为“插队”,新建“殖民基点”,很像是“掺沙子”。这表明西周
A.致力于增强政治的稳定性B.摒弃了前代原有的旧制度
C.实现了对各地的直接统治D.开创了天下为家的新时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