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尚书》中塑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君主形象,即文王的圣王形象和纣王的暴君形象。《周书》中也有成王祭祀上帝,行籍田之礼,亲率百官、农夫播种百谷,共同劳作的记载。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君主集权B.强化祭祀活动
C.构建政治认同D.推进家国同构
2024-02-28更新 | 199次组卷 | 1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11次模拟考试暨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2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D.史料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3 . 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反映出西周
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国家政权趋于严密
C.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逐渐抛弃商朝制度
4 . 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
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
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
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
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
2017-08-04更新 | 1949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网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在西周社会伦理中,宗族成员间只论宗子与普通族人的关系,普通族人“虽富贵,不敢以富贵入宗子之家”。表现在丧葬制度中,大宗死亡,族人即使无“五服”之亲,也须为之“齐衰三月”。这说明西周
A.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B.依据丧葬制度建立统治秩序
C.通过丧葬制度巩固了分封制D.依据血缘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2022-01-22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齐桓公葵丘会盟和晋文公践土会盟对比表。这种变化体现了
会盟时间参加国家周王是否参加
葵丘会盟前651年齐、鲁、宋、卫、郑、许、曹周王派代表参加
践土会盟前632年晋、齐、鲁、宋、蔡、郑、陈、莒、邾、秦等周王被“召”来

A.周王权威趋于下降B.齐国的实力弱于晋国
C.宗法分封逐步强化D.诸侯国之间更加团结
8 . 周代已形成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在《诗经》中,祭祀祖先的诗歌最多,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武王的诗歌为多。这表明
A.嫡系血统关系受到重视B.分封制更注重王室贵族
C.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强化D.王位继承制度已臻完善
2020-07-02更新 | 715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三门峡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中国历史的延续B.有利于巩固新兴的西周政权
C.实现了周朝的集权统治D.说明了周人的政权基础薄弱
10 . 在商代,各方国的臣民都是为各地方伯所有,并不为商王所拥有,商王要想征召方国臣民必须通过方伯。西周分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受(授)民受(授)疆土”,这就打破了诸侯、贵族所有不为商王所有的局限,使得诸侯之臣也成了周王之臣。这表明,分封制的推行
A.瓦解了诸侯国的宗法秩序B.扩大了周天子统治权威
C.强化了对各级贵族的监察D.拓展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