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谈及古代某政治制度,费孝通先生曾说:“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他们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各层有各层的政权”。此处他描述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三省六部制
2 . 西周把家族关系与封建关系结合起来,把政治领袖与家庭首脑合二为一。这一举措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B.形成了家国同构的的社会结构
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D.实行地方分权有利于政权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参政议政之人多为世袭大夫,而到了战国时期寒微出身的人更多的参与到各国
大政方针的朝议决策中。这一变化可以说明战国时期
A.分封制度开始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进一步瓦解
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D.宗法关系已荡然无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家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先秦有《周官》《世本》流传;秦汉后,相继出现《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魏晋南北朝时,家谱成为世族间婚姻和仕宦主要依据,发展迅速。这种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宗法理念服务于政治统治
6 . “夏、商以来的所谓诸侯,都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的存在既非天子所建,天子自己也不能无故地废去他们。于是周初列爵分土,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我们只看当时的封建,便可明白周初的开国方略了。”由此可见
A.三代分封的诸侯都是位高权重
B.周朝代商并继承了商的分封制
C.“当时的封建”显示了王权至上
D.周的开国方略侧重于广封宗亲
7 . 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2019-06-24更新 | 398次组卷 | 35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 . 族规又称族训、家训、宗约家礼等。清朝《毗邻城南张氏宗谱家规》记载:“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纲纪不立,天下不平;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家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辅助国家法制之所不及
B.维持家族血缘伦理
C.用来祭祀家族列祖列宗
D.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
10 . 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所生的儿子,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得父亲的钟爱,刘邦所中意者是妃子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为此刘邦几次向朝中大臣提出改立太子事宜,却遭到萧何等大臣的反对。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此发表的评论,其中正确的是
A.甲:萧何等大臣的做法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B.乙:萧何等大臣顶撞刘邦违背了三纲五常
C.丁:刘邦的做法不符合分封制的惯例D.丙:刘邦的做法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