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尚书》记载,“先王有服,恪谨天命……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春秋末期,《左传》强调“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认为“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表明,春秋时期(     
A.王权传承方式更动B.仁政思想得到践行
C.农民社会地位提升D.民本意识已经出现
2 . 2019年1月,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2158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墓中随葬品丰富,青铜器种类基本齐全……考古工作者认为该墓具有浓厚的商、周时代特征。下列关于商周时代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B.青铜器成为礼制的象征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权D.铁犁牛耕已经普及全国
3 . 山西平遥古民居的院落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中间是个院子,正面是正房,左右是东、西厢房,东、西厢房高度都比正房低,西厢房更比东厢房低。此建筑格局主要反映了
A.重视风水的迷信思想
B.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
C.严整和谐的儒家传统
D.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019-05-10更新 | 139次组卷 | 30卷引用: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该观点主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流传至今的彭氏家训说:“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据此可知古代宗族管理的主要价值是
A.保证宗族内部团结
B.规范血缘伦理关系
C.维系家国社会稳定
D.传承家族礼仪文化
7 .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政治秩序
B.分封制下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C.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D.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A.晋国是周姓封国B.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不可以通婚D.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9 .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此现象说明
A.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2017-04-15更新 | 500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
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
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
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