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9 道试题
1 . 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历史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期,有关“天下”的一些论述,如下表。

文献出处

文献内容

《尚书·周书·立政》

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以觐文王之耿光,以扬武王之大烈

《诗·小雅·北山》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礼·夏官·职方氏》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

材料二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

今人注释:“大”,重视、尊重;“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后世因此称统一王朝的统治为“大一统”。

——摘编自张文国主编《古文观止辞典》

材料三   黄宗羲重新建构了中国思想传统中的天下观,在他看来,天下是天下百姓的天下,而不是皇帝的“囊中之私物”。从“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的观念出发,黄宗羲强调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共治天下。在他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遗憾的是,现实的社会往往却是“君王为主,天下为客”。这样的专制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黄宗羲激愤地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

——摘编自刘勇强编著《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天下观的内容,分析其对秦汉历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天下观的含义,并分析形成的背景。
2020-01-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华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2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解的难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乡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象“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然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人从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选官制度其实也是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的主要手段,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武举。科举制创立于隋,完善于唐,发展于宋,中断于元,僵化于明清,废止于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是什么?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出先秦、战国、汉代、魏晋各时期的选官制度。
(6)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2019-12-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田阳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西周疆域图                                          图二:秦朝疆域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西周到秦明在地方治理体制上的变化,并分析秦朝地方治理体制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罗马从公民法到万民法演变的背景及其意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治理图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疆域管控和治理的认识。
2020-02-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拥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曾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族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019-09-04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西周宗法并非一成不变。对抗商时,周人就实行不分亲疏强调长幼、共享政权同尽义务的“昭穆制”;西周中期后,则普遍采用上下尊卑,命令服从的“大小宗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宗法制的强化与发展
B.土地财产分封的有限性
C.集权统治的日益加强
D.周公确立的周礼遭到破坏
6 . 周天子授士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一背景下,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之为“家”,效忠于“家”。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宗法制的强化
B.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伏笔
C.促进了民众的国家认同
D.扩大了“家天下”的影响
7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除京畿附近由中央内史直接控制外,其余地方在初并天下时分为36郡。汉初约有60郡,其中诸侯王国共占有40余郡,包括原秦王朝东部的大部分地区。诸侯王国“外有君臣之名,内有敌国之实”,汉天子所领仅15郡。……汉武帝以后,郡不断扩大,至西汉末年大郡领县30~50个,而诸侯王国,大国最多领10余县,效果仅3~4县,政治上的特权也被取消,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而已。郡与国属同一级行政区,往往郡国并称,实际郡大于国。

——摘编自邹毅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2019-06-18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汉制每年八月,举行饮酎(醇酒)大典,诸侯王和列侯献“酎金”助祭。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武帝以列侯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名,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还有一些列侯因其他各种原因而陆续失爵。爵。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汉代“侯”“王”的由来及汉武帝削夺其爵位的目的。
(4)据材料四,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9 . “中国”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她是我们共同的名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西周早期青铜嚣“何尊”,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在新建成的东都成周(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由此统治民众)一句,是“中国”一词作为词组出现的最早的见证。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早期“中国”一词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地域范围。

材料二   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苟天常乱于上,地理易于下,人道悖于中国,不为中国矣。

——北宋·石介《中国论》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中国”一词内涵的解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三   第一条: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第三条: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

第五条: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

第六条: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


(3)材料三出自哪一历史文献?这些条款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文献对中国的意义何在?

材料四   很多人会问,现在为什么又要讨论“何为中国”?……当国家不断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族群差异,就越来越厉害。不平衡的情况下,内部认同也出现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新的认同基础,变化了的国家很难建立稳定秩序。

——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4)依据材料四,当代中国为何要加强国家认同?综上,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国家认同?
2019-07-05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三毕业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都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都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始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点也是不错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条件。
(3)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对策。
(4)综合材料二、三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变革实践的效果,谈谈给你的启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