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曲礼》)家国同构可以看做父亲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的说法。

材料二   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指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但只皇帝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佐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1)根据材料一说说“礼”在古代中国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归纳概括王夫之评价秦制的观点。
2017-11-21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一中高一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
2 . 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国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早期国家,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国家状态。具体到中国而言,早期国家大致为夏、商、西周时期。当时,虽然出现了以王室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但社会组织中的地域关系尚不成熟,还无法取代血缘关系的影响。因此,血缘关系的瓦解是早期国家向成熟地域国家转型的关键。

一—摘编自黄明磊《族群迁徙推动中国早期国家转型》

材料二   隋唐时期,国家扩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个巨型国家要正常运转、长久维系且有效率,没有制度的保障是无法想象的。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制度建设的典范。制度的完备对唐朝国家和社会的运作,尤其是促使唐朝走向强盛具有重要作用。唐朝崛起于东亚,制度的健全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摘编自李鸿宾等《中国通史大师课》

材料三   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1940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型民族国家理念。1949101日,随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理想从文本走向现实。

——摘编自石培玲《抗战时期的现代国家观与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思想基础》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是如何进行国家制度建设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识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萧公权先生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概括为两项,言简意赅:“秦灭六国为吾国政治史上空前之巨变。政制则由分割之封建而归于统一之郡县,政体则由贵族之分权而改为君主之专制。”第二项之中,实还包含有另一要项,即赵翼在《廿二史记》借“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所申述的由“世侯世卿”,改为中央政府任免的“流官制”。

——摘编自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

材料二   在西周的存续期间,对东南西北四个方位都采取了有效的统治政策。如对西部管理贯穿西周统治始终,早在周文王的时候,通过“伐犬戎”“克密”“伐崇”基本扫除了西部的不稳定因素,并通过分封将这些地区纳入西周的统一之下。汉初在政治体制上部分地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面对当时形势,又不得不重拾分封制。回顾汉初半个世纪的历史,即从公元前202年汉朝初立到公元前154年平定“七国之乱”,汉王朝一直为分封制所困扰,正如当代文学家吕思勉说:“封建者,过时之制也。汉初用之,虽一收夹辅之效,然其势终不可以复行。”

——摘编自尚绪芝《西周、汉初分封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重要的政治制度,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封国制有何相同。
2022-07-07更新 | 3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河北专用)01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多数的西周封建论者都把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看作是中国封建领主制形成的重要标志。例如,范文澜认为,西周的“天子、诸侯、采邑主都从分封里建立起自己的权力,形成了整套的统治体系”。王亚南把西周在灭商后逐渐选择和创制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划分等级和颁田制禄等一整套办法,概括地称为“封建制度”。

西周封建论者一般都认为,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把宗法制度看作是中国封建制的特点。范文澜说,西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主为中心,按血统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里都是存在的,它对贵族领主来说是一种加强统治的力量,对农夫来说也是一种组织力量……

——摘编自林甘泉等《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

材料二 秦国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封建社会的这一发展,意味着农民与封建土地所有者的人身隶属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放松,或者说农奴制得到废除。

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专制主义的道路,是用农民的尸骨铺平的。在覆灭六国的残酷的战争中,以及在后来无止境的土木徭役中,死亡的农民是不计其数的,农民用自己的鲜血刷红了阿房宫,但他们得到的报酬是一副新的枷锁、一套新的剥削制度以及新兴地主阶级的赋税和徭役。因此,在农民看来,这不过是以暴易暴而已。

——摘编自翦伯贽《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封建论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宗法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作者对秦统一中国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左传》

材料二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行哪些制度促成材料三中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
(3)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贼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掌,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电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省军队。…各行省的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示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以后军机大臣承指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及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的权限及其影响。
(3)据材料指出明朝内阁是什么性质的机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封国问题的?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制度?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职位基本职权
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法定的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内阁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主要作用。
2019-02-03更新 | 791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荀子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高骈(唐朝)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民族危机。孙中山同当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对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严重局势有清醒的认识,“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而形成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卖国造成的。“欲免瓜分,非先例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摘编自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百年的历次重大政治改革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与革新相结合的?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有关,它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个历史逻辑。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骈与孙中山的爱国观念的差异及其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及启示。

10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公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恒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