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2019-01-30更新 | 2361次组卷 | 13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长治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这主要表明了
A.卫国的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B.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C.诸侯可在本国再行分封
D.孔子的正名主张得以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了“周礼”
A.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B.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
C.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D.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
4 . 家族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习惯来维持秩序。礼俗实际上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见,家族礼俗
A.协调了宗族内部的矛盾
B.有助于基层社会的稳定
C.束缚了宗族成员的个性
D.具备了国家法律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B.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
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
D.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
2018-11-29更新 | 803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礼器风格兼有北方戎族色彩,晋国公室也多次与戎狄通婚,赵国的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这些史实
A.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B.说明少数民族文化日益成熟
C.表明分封宗法制度走向崩溃
D.印证了民族交融趋势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
A.等级制度被废除
B.分封制度被破坏
C.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D.贵族特权被废除
2018-11-27更新 | 29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A.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2018-11-05更新 | 1277次组卷 | 60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仿真卷历史试题
9 . 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
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
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论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四书集注》:“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这表明礼乐制度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是
A.强化君主绝对权力
B.明确等级行为规范
C.教化百姓诚信向善
D.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