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是由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B.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调整?说明这一调整的进步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
3 .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分封制
A.拱卫王室,加强统治B.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因素
C.强化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D.形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子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C.“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D.“天下一家”“家国一体”
7 . 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社会时指出:……和古代的社会组织,有极大的关系,凡同宗的人,都同奉一个始祖;始祖的嫡长子,为大宗宗子;始祖之众子(嫡长子以外之子),皆别为小宗宗子。省略号所指代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8 . 《史记·殷本纪》中引孔安国云:“至人以人事观殷,大龟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者。”《尚书·盘庚》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这反映出商朝
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商业贸易的相对发达D.自然崇拜有广泛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封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上述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据此可知
A.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B.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
C.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D.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注:在古文中,所谓“封建”就是指分封制,所谓“郡邑”就是指郡县制。)——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如何看待历史上的分封制和郡县制优劣利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