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2021-06-08更新 | 21016次组卷 | 16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据《公羊传》言,秦人立君不以嫡庶长幼,“惟择勇猛者立之”。自秦襄公至秦穆公九代国君,以长子继位者仅有武公、宣公二人。这反映出秦国
A.率先建立集权体制B.尚武的文化传统
C.未受宗法制的影响D.王位传承的稳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王位世袭制开始确立B.品德决定贵族地位高低
C.祖先崇拜功利性凸显D.中央集权得到高度巩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青铜器铭文和古文献记载,周代并不存在等级森严的五等爵制。畿内贵族兼做王官者多称“公”;畿外较大诸侯则称“侯”;“伯”本为贵族家长之称,后亦称一方诸侯之长;蛮夷之君多称“子”;“男”则为华夏小国诸侯之称。据此可知,周代
A.中央集权雏形已经显现B.地方行政管理混乱低效
C.国家治理体系较为松散D.贵族政治统治形式多样
5 . 哲学家徐复观认为:“殷代无嫡庶之分,周之太王、王季、文王,在继承上亦无嫡庶之分。故殷末之父子相传,并未形成一个客观的制度。因之,假使殷代也有宗法,与周的宗法制度,不会是相同的”。这说明
A.“封邦建国”之制始于西周B.商代尚未形成健全的嫡长子继承制
C.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D.商、周政治制度之间不存在延续性
6 . 周朝的分封是建立在对当时中原地区完成军事征服的基础之上,而且受封的对象主要是本族的王孙公子和姻亲功臣,这些受封的姬姓王孙公子和姻亲贵族,代表周天子直接统治其他民族地区。由此可知(     )
A.分封或封爵最早起源于西周B.周王实际上是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C.周朝与诸侯国是松弛的宗藩关系D.诸侯国履行以藩屏周的使命
7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士”阶层,如《论衡·效力》 所言:“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士”对中国文明形成的贡献不包括
A.“士”的流动对春秋战国政治影响极大
B.促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已成为社会常态
D.主持一些诸侯国的变法改革
8 . 西周的刑法中规定有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反映了西周
A.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B.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C.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D.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9 . 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
A.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B.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
C.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D.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