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回答下列问题。

古者诸侯世国(注-世代享有封国),而后大夫缘之以世官,势所必滥也。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而天之生才也无择,则士有顽而农有秀;秀不能终屈于顽。……郡县之法,已在秦先。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注-地位低下却有才的人)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1)依据材料概括王夫之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看法。

英国送了一个国王上断头台;法国和后来的俄国,两次大革命,两个统治的家族都全部“牺牲”;美洲新大陆,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实验——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完全由人民自己平地起楼台,组织而成的新的国家。

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因此国家权力的运作,也不能再以过去封建体制下君臣主从的关系来界定。

——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2)“这些新国家的出现,改变了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此提供证据。

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武装暴动转化为一场和平的权力交接,不能不说是当时各大政治势力以大局为重,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清廷、清政府、革命党、立宪党人和袁世凯以及他的那些北洋将领,各方政治势力不论拥有怎样的力量,他们都没有在这场大危机关头执意诉诸武力,而是坚持谈判,各自让步,从民族大义、国家前途着眼,退一步海阔天空。辛亥革命不仅值得中国人永远感念,而且很值得中国人好好总结,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汇入人类文明的长河,成为全人类不战的典范,为人类持久和平贡献中国人的心力和智慧。

——马勇《革命》


(3)依据材料概括作者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看法。
2017-12-20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一人教版历史试题(C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6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秦。

——《隋书·地理志》


材料三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
(2)材料三中秦、汉创立制度有何共同的“内在的用意”?
(3)据材料一、二,秦汉对待诸子功臣的态度有何不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阳节”的昨天和今天

先秦秋天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
两汉过重阳节的习俗由宫中传至民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可令人长寿”,官民“自发向家中老人叩首”成为风尚。
魏晋当时道教宣称,“九为阳数,九九极阳,最为大吉”,各地道观往往举办道场以求长寿。佛寺则举办法会,由年老高僧诵念佛经超度亡灵。
隋唐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除举行赏菊、饮酒外,主要举行敬老之类的诗会,县令、保长会携带各类果品慰问年满六十之老人。
两宋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分别对北宋开封和南宋临安做了大量生动的描绘,皇宫中帝妃吃花糕、赏菊,民间则流行荡秋千、游街市、访亲友,瓦肆、勾栏通宵达旦说唱尊老、助老的话本。以后,历代皆然。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摘编自杜尚侠《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重阳节》


分析材料,提取有关“重阳节”发展的信息,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说明。(可以就重阳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也可以比较或者概括其中两个时期有关重阳节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征叙怀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高骈(唐朝)


材料二
十九世纪末,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民族危机。孙中山同当时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样,对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的严重局势有清醒的认识,“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孙中山认为,中国“以四百兆人民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本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而形成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完全是清政府的腐败卖国造成的。“欲免瓜分,非先例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

——摘编自孙中山1904年《驳保皇报书


材料三
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我们试回溯一下近百年的历次重大政治改革运动,哪一次不是爱国与革新相结合的?尽管随着时代的推移,革新的口号和程度不一样,性质上也有所不同,却都和学习外国有关,它的进程充分地表达了这个历史逻辑。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骈与孙中山的爱国观念的差异及其原因。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体现出的时代特色及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在殷末周初,为满足天子狩猎和通神需求而出现的“囿”和“台”,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吴王修建的姑苏台已是一座以游赏功能为主的园林。西汉皇家园林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实现了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魏晋南北朝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异军突起。隋唐时期,以自然式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的东方式园林体系已成型,并影响到亚洲汉文化圈的广大地域。两宋时期,对于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处理技法更加精湛丰富,进一步提升了园林设计的精致程度。元明清时期,园林出现地域的划分,形成了江南、岭南、北京三大风格的鼎峙局面。清代中后期,造园理论探索停滞不前,许多精湛的造园艺术仅停留在口授心传的原始水平,未能系统总结提高升华为科学理论,从而造成部分造园文化技艺的失传。

—摘编自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等

材料二晚清至民国时期开放的公园(部分)

开放时间公园名称原址城市主管机关
1890年愚园私人花园上海
1907年农事试验场(万牲园)乐善园、广善寺北京农工商部
1914年中央公园(中山公园)社稷坛北京中央公园董事会
1928年外滩公园上海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
1928年颐和园颐和园北京北平特别市政府
1929年中山公园华商刘歆生私人花园武汉汉口市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因素。

(2)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典园林相比,我国近代园林发展有何特色,并分析其原因。

6 .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它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的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近代的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三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每个国家又会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百度网

材料四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1)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依据材料一,概括“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的哪些运作方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传统?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方确立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原因。(3)“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英美两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建立了什么样的政体?

(4)材料四中布什的谈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根据1787年宪法内容,分析美国人民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念兹在兹的“三代之治”,就是《礼记》所述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我们可以用孔子评价舜帝的三句话来概括儒家心目中的“三代之治”。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说的是权力的合法性来源。舜得天下,不是他自己争夺来的,也不是尧私相授受的。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也就是说,在儒家看来,君主应当作为尊贵的权力象征而存在,并不需要管那么多。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君主尊贵而虚其位,君临但不统治,国家的治理权交给贤能之士。这也叫做“共治”。

儒家治理理想贯穿了“三代”之世,而“郁郁乎文哉”的周制,则当之无愧地代表了“三代”的文明巅峰,所以孔子说,“吾从周。”至于美好的“三代之治”是不是真实地存在于历史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直活在儒家的集体记忆中。

——摘编自吴钩《从三代理想看“儒家宪政”的动力》

材料二任何集团一旦当政,总希望延续自己的统治,尽量避免社会与政治冲突的发生。因而,吸纳人才为己所用,不断地充实集团能量就变得十分重要。至关紧要的是:如何选拔笼络忠诚可靠并且素质、才干等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如何扩大筛选范围以及如何实现选拔公平公正。扩大选才范围实现选拔公正,把社会下层精英招纳进政府,是关乎消除社会不安因素,促进社会公正,树立政府形象赢得民众拥护的要务。英才进入政府,有助于削弱、释放社会反叛力量的积蓄。自秦统一后,历代皇朝政府为此殚精竭虑,经过了对汉魏荐举制的反思和借鉴魏晋南北朝分裂的历史教训,终于在隋唐创立了代表社会公正趋势的科举制。

——摘编自李宝臣《文化冲撞中的制度惯性》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制”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家所崇尚的“三代之治”政治理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促使统治者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在科举制中的体现。

8 . 发达的地方管理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今天的山西地区在西周时由哪个封国管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见右图)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什么样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析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右图为元代部分政府机构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是如何管理现在的山西地区的?,并简述元朝中央政府为节制行省官员的权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一种怎样的发展趋势?

2017-07-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公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恒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

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公大规模封建亲戚,以藩屏王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不同于夏商时期松散方国联盟的封建领主制王朝,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在宗法血缘纽带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关系。从西周晚期开始,各诸侯国通过对自己的工程弟子实行再分封,从而在短时间内也有效的解决了领土扩大人口增殖和单极政权结构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背景的急剧变化,诸侯国公室及卿大幅思嘉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相继进行了旨在限制分封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尝试,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在众多相关因素形成强大合力的推动之下,宗法分封制终于土崩瓦解。

摘编自周蓬春秋战国之际家国政权体系的演变

材料二黄泉在明清时得到极度膨胀。朱元璋取消了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由皇帝亲自领导各部管理全国政务。在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由中央直接传达给各地方督抚大员,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出明星两朝的前期有过短暂请王拥兵自重外,其后较长时间未再出现地方割据问题,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以及中央王朝对广大江城的实际控制也是在明清两代真正实现的。

摘编自赵学聪中共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中国政权体系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皇帝强化权力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集权强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017-09-2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