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周武王在大会诸侯讨伐商纣时,誓师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由此可见,当时的“天命说”
A.是巩固统治的利器B.加速商朝的灭亡
C.推动君主施行仁政D.被人们广泛接受
2 . 甲骨文中的“秋”是一个与农作物生长到成熟周期关系密切的词。“告秋”则是向神灵报告谷物长势,以求得秋收有成,故不必非要到秋季再告。如甲骨文有云:丙辰卜,贞告秋于祊(古代宗庙门内设祭的地方)。甲骨文中关于“告秋”的记载说明了商代
A.凡有政事必问卜B.农事为国之重事
C.向神灵报告收成D.政权植根于农业
3 .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嫡次子和庶子按照身份等级不同,获得不同的次级政治地位。西周这一举措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社会稳定B.维护周王室统治
C.抑制诸侯实力D.加强宗族认同感
4 . 某种制度使“分”转化为“合”,把离心力转化为向心力,这种“合”在经济结构方面的反映,是对周天子最高土地所有权观念的认同。该制度
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B.使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的等级序列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D.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
2021-03-11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以前,贵族有姓又有氏,史料中提到的“百姓”通常是指贵族成员;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普通民众也开始有自己的姓,“百姓”也成为民众的通称。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已经被百姓所取代B.宗法血缘制度逐渐崩溃
C.诸侯地位已高于周天子D.宗法观念影响已经消失
6 .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二者的相同点是
A.是国家治理的形式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与宗法制密切结合D.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7 . 周人认为姓是百世不变的,只有氏是可以变的,因为“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裂土封侯)而命之氏”。这反映出
A.同姓内部间的无序性B.姻亲联盟成为政治的首选
C.礼乐制度的深远影响D.分封制对姓氏文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商代,上至祭祀战争,下至生育、疾病.婚姻嫁娶、田猎、出行等等,商王都要占卜,询问上帝、先公.先王以及自然神只的意见,然后决定何去何从。这反映出商代
A.王权政治尚未形成B.“家天下”观念形成
C.神权色彩十分浓厚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10 .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中华民族这种重视家庭、亲情、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世袭制
2021-02-0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百色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