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表明西周
类别天子的王城诸侯的国都宗室与卿大夫的都城
城墙高度九雉(每雉为一仗)七雉五雉
南北道路的宽度宽九轨(九辆车的宽度)宽七轨宽五轨

A.合理的城市规划B.突出建筑的礼制观念
C.合理的分封制度D.城邑建筑的政治意义
2021-11-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2 . 春秋晚期,周景王去世后,其庶长子姬朝多次作乱,甚至将其弟周敬王逐出洛邑而自立为王,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六年后,周敬王在晋国的帮助下返回洛邑并夺回“正统”。周敬王的成功复位表明当时
A.分封体制彻底崩溃B.宗法原则仍受重视
C.诸侯恪守忠君义务D.晋国霸主地位稳固
3 . 商王武丁统治时期,频繁用兵。对被征服的方国,武丁或将其部族迁于他地,或就地安抚,予以册命,使之成为商王朝外服。此外,武丁还通过与外服联姻、让外服参加祭祀等方式,密切 外服与商王朝的关系。武丁的这些举措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巩固和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
C.造成了“外重内轻”的统治格局D.体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原则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礼记·礼运》

材料三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四   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

材料五   厉王虐,国人谤王。

——《国语·周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上》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1)根据材料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哪一种政治制度?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2021-10-11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期,大部分农官,尤其是高级农官,主要是父子相承,世族任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高级农官往往由诸侯亲自任命,或由代表他们的有关行政机构任命。至于基层农官,一些有实权的大臣和郡县长官都有权任命。这说明
A.血缘宗法关系已经消失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
C.西周王权势力不断衰微D.井田制度逐步趋于瓦解
6 . 《左传》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材料涉及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
7 . 商朝推行内外服制度维护方国联盟的秩序。周克商后,殷商故地“其民易煽,其地易震”,同时,殷商属国还与殷民相互勾结,制造动乱。《左传》记载到:“周公吊二叔之不贤(武王弟管、蔡与商遗势力武庚勾结叛乱),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周初
A.君主集权制度的确立具有必要性B.统治者推行新的统治模式势在必行
C.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已成定局D.防范商周贵族的联系成为当务之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81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周实行分封制,要求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实行“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这旨在
A.巩固政府的领导地位B.加强对诸侯国的政治监督
C.确保王朝的长治久安D.解决诸侯国治理中的困难
10 . 西周时期,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材料反映了当时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礼乐制
2021-09-06更新 | 885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2021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