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经过周初大分封,形成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各地诸侯共同拱卫王室的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王室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中央王国与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同时,由于西周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为婚姻的姻亲关系,也使得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从强化中央统治及促进与地方诸侯间的联系来讲,分封制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郭炎《浅谈分封制得与失》

材料二   从制度建设而言,秦郡县制作为治理机制的确立,取决于统治技术的革新,这一革新的关键内容是官僚制的成长。在这一制度下,官僚从君主手上领取俸禄,对君主负责,还要接受考核,官僚之间也以科层制形成官僚体系。就郡县内部而言,郡设有郡守、郡尉和监御史。郡尉是郡守的副职,监御史直接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县一级,大县设令,小县设长,领有县丞、县尉。自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单一的郡县制,中间经由汉武帝予以稳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郡县制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的基石。

——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不同,并谈谈你对二者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未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汉武帝发兵助东瓯人打击闽越人。公元前110年,汉将东越居民迁徙于江、淮地。公元前112年,汉军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个郡(后缩为七个郡)越人贵族多归汉,被封为列侯。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三(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治理岭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特点。
2023-09-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周秦之变”,实际上就是秦国运用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创造了秦帝国和“秦制(秦朝制度)”,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周秦之变”,其核心是一场由小共同体(诸侯国)本位到大共同体(统一中央集权国家)本位的转变,是为了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通过君主专制的方式加强集权。中国历史亡秦不弃“秦制”,历朝历代其实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摘编自谌旭彬《秦制两千年》


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所概括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逻辑层次清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地说,自秦王朝建立之后,就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但是,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有一种说法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即认为自秦始皇消灭东方各诸侯国之日的公元前221年起,就完成了统一。这实际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认识,也是与历史发展不相符合的。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其在春秋战国的社会母胎中孕育的时期外,自秦王朝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应历经几个时期:首先,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其次,由秦至汉则是统一的继续,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才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

——摘编自林剑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须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末年,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异军突起: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泰国的崛起是制度的胜利。《史记》记载:秦朝统一后,“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山堙谷,直通之”《史记》还记载:“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河南地”,“发诸尝適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十四县”。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但秦朝仅经历“两帝一王”的短短14年就灭亡了。

——摘编自陈忠海《从另一个角度看秦朝的统一与速亡》

材料二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秦朝统一的三个原因,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四项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政治制度和四项经济措施。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
2023-01-1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摘编自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摘编自《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帝国体制”在政治上的主要构成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行政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的差异。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图示一、二、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这一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3)依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大矛盾及两大矛盾的演变趋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历史 上的集权与分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必要的集权和有条件的放权,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美]拉斯韦尔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与"多"的统一,彼此不可分离,"多"通过"一"来实现。因此,中央政府离不开地方政府,反之亦然。 ——毛泽东
材料◆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较之前出现的变化特点是:良性互动逐渐取代零和博弈;中央权威和地方权限双向增长;地方权限和地方责任同步上升。
—摘编自易承志《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特征,趋势与路径分析》
南斯拉夫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自治社会主义制度,它自成一体,独树一帜,避免了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带来的诸多弊病,可是却建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过分强调自治,为南斯拉夫危机失控并最终解体理下了制度性隐患。
——摘编自陈新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失致—一关于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思考》
◆在联邦主义下,虽然联邦政府与各成员政府都处在共和的国家主权下,但是他们在承认各自在法律和行政上的独立前提下,保持着一种合作和协调的关系。这样就在美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保证基层的民主。在美国实行的联邦制保证了一个多种族和民族的国家稳定。
——摘编自元子龙《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集权与分权的困境探究》
通过研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4-23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的牵制与制衡机制。

材料一   中国封建统治者较早就尝试建立中枢决策的牵制机制。汉武帝时期,不定期运用宗亲、外戚参与中枢政要,外廷之丞相等重臣受内官压制,往往“大政定方始知”。唐初三省之长均为正一品宰相,唐太宗时以二品官“参知政事”牵制相权,唐高宗以后三品、四品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中枢政要。雍正帝设军机处,如同国家紧急事务办公室,来自各部门、各品级的官员充任“军机上行走”,走马灯似地轮流值班,上传下达。照章办事。

——摘编自陆杰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如秦朝设立监察百官的御史大夫、汉朝设立刺史进行巡视监察、宋朝设置“四监司”和通判对各州进行监控等。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枢决策牵制机制的演变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建立牵制和制衡机制的共同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对“效忠”和“效率”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民”。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宗法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西周政治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