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宋代在知州以外设“通判某州军事”一职,简称“通判”。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附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制约地方长官B.控制财政大权
C.提高行政效率D.牵制中书门下
2023-09-02更新 | 829次组卷 | 5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发生变化,皇权进一步集中。这里的“变化”指的(     
A.地方监察制度形成B.出现中朝与外朝的划分
C.扩大了诸侯的势力D.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据史书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据此可知(     
A.科举成为官员主要来源B.世家大族政治地位巩固
C.科举制度日益受到重视D.官员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4 . “简”述千年往事,简牍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况,从秦汉简牍中当时官吏出行的留宿地来看,既有县乡之地,亦有关邮之所,这些都是文书传递者往来所经交通站点。据此可知,秦汉帝国(     
A.想要密切各地间的联系B.郡县制度得到发展
C.借助文书进行行政管理D.建立完备的监察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2-12-19更新 | 233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北宋中期,“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入”,“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当时(     
A.守内虚外B.崇文抑武
C.藩镇割据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家族,“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继续推行B.科举制的确立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分封制的实施
8 . 史家常用“内重外轻”和“外重内轻”论述中国历史上的集权与分权。“内”指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外”指地方政府和地方分权。由外重内轻引发割据,加速王朝瓦解的是(     
A.秦、西汉B.东汉、唐C.唐、北宋D.南宋、明
2022-11-18更新 | 1408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一中学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