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来,中国政制的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士人不断地进入政府,二是文化深深地融入政治。两者共存于国家权力之中,使国家权力逐渐成为一种与文化合一的权力。这一演进主要是基于(     
A.君士共治天下局面的形成B.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不断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重文轻武治国思想得以落实
2023-10-30更新 | 772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022-11-04更新 | 1301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选考)
3 . 集议是中国古代朝廷的议事制度。如表反映的是中国部分朝代集议参与人员的情况,以下选项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朝代参加的主要官员
六部尚书、督察院、阁臣
三公九卿、列侯、二千石、大夫及博士
议政王大臣、军机大臣
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宰相及六部官员
A.④②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有何进步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6 .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所列关键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兰亭序》、三长制、灌钢法
参知政事、五大名窑、“交子”
“天可汗”、曲辕犁、雕版印刷
行省制、关汉卿、《授时历》

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7 .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C.“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2019-03-07更新 | 223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垦利区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符《潜论·考绩》:“群举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应廉史,以狡猾应直言,以轻应敦厚,……名家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凡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
A.察举制弊端益暴露
B.孝廉的标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C.九品中正制难以持续
D.分科取士难以选拔高素质人才
10 .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郡县制C.分封制D.察举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