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科举制的完善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
C.察举制的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2022-09-12更新 | 1605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海达行知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三张中央官制示意图,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①②
3 .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
2022-07-08更新 | 1246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4 .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我国政区管理制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实行这一制度旨在
A.实现对地方“因俗而治”B.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缩小内地与边疆的差距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主张的主要用意是
A.使庶子获得封地B.突显统治者恩德
C.强化中央集权D.瓦解旧土地制度
2022-01-27更新 | 597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
A.彻底瓦解了三省六部制度
B.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C.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集思广益,有利于科学决策
2021-12-03更新 | 31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2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     
A.该凭证是官员告老还乡的依据
B.中国古代的制度建设走向规范
C.三省相互牵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尚书省的签署具有决定性作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推荐给天子的士),一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如九锡(最高礼遇)。不贡士,一则融爵,再则融地,三而融爵地毕矣。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令两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百姓),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班固《汉书一武帝纪》

材料二隋文帝对选举制度也做了重大改革,随着南北朝以来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间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明经、秀才、进士诸科都在开皇时设立了。唐以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入士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何怀宏《选举社会》


(1)根据材料一,分析汉武帝时期选官的标准、惩罚措施和之前相比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文帝时选官的标准和以前相比发生的变化,并结合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度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