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1 . 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派张骞出使西域C.设置中朝D.推行均输平准
2022-01-10更新 | 640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载:“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查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A.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B.削弱了三省长官权力
C.缓和中央与地方间嫌隙D.证明三省六部制瓦解
2021-12-24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政事堂制度是唐代议政制度。唐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三省长官在此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政事堂的变化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分割宰相权力C.提高行政效率D.限制帝王权力
2021-12-23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武帝即位后,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称为“中朝”或“内朝”的小团体,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相对称为“外朝”。汉武帝此举
A.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B.有利于加强皇权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有利于化解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2021-12-22更新 | 42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在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的原因是
A.宋朝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B.他们有知识、有文化
C.他们的社会地位十分优裕D.他们出身高贵
2021-12-1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结束分裂割据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官僚政治建立D.出现布衣将相局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列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2021-12-07更新 | 304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昢“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道家思想缺陷日渐显现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儒家独尊地位得以确立D.两位皇帝时期国力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东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篇》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索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2021-11-25更新 | 1265次组卷 | 3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有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其后,皇帝又以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
C.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D.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
2021-11-22更新 | 239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北新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冲刺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