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前期,中央政府设置录事参军负责地方州县的文案覆察及行政监督、唐中后期录事参军的职责重点则转变为督察私盐贩卖、监临征税与专判州府财政等事务。据此可推知,唐中后期(       
A.监察体系不断完善B.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得到平衡
C.中央财政出现危机D.监察官员的职权进一步明确
2022-05-09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唐以降,封建国家监察机关一直是台谏并列,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给事中(谏官)负责规劝皇帝。明代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清代雍正帝将给事中合并于督察院,二者职权范围共通,稽查信息共享。这一过程
A.提升了监督稽查效率B.避免了国家决策失误
C.扩大了司法职权范围D.适应了皇权变化需要
2022-05-09更新 | 23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汉代郡治被视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楷模。郡太守作为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上与皇帝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有专断之威、典兵之权,下得自置吏属,行刑赏之格,管理可谓是无所不包,活脱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材料意在说明
A.郡治制度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B.中央和地方在权力分配上实现平衡
C.地方权力过大埋下政治危机的隐患D.郡国并行体制完全被郡县体制取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宋代,御史台“掌纠绳内外百官奸慝(te),肃清朝廷纪纲”,在监察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御史“六察”之名,唐代已有之,但入宋后湮没无闻,直到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重推六察之法,才又成为御史台监督在京官司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后,御史台设置吏、兵、户、刑、礼、工六个察案,六案各由一名御史负责,在其领导下分头对各自负责的在京官署进行文书核查,纠举其行政过程中的“稽迟违慢”等失误,并将之汇总到御史台长贰处,再将核查情况上报给中枢机构,如遇到重大问题则由当察御史同御史台长亲自向君主请示。虽然神宗大力推行六察制度,但并没有令察案取代言事成为御史台的唯一监察形式,但金元时期御史台对行政机构进行“刷卷”的职能,乃至明清六科给事中的设置,都深受六察制度的影响。

——摘编自杨光《六察法的推行与宋神宗时期监察制度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神宗时期六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神宗时期六察制度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所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汉政治制度在运行中所显示的利弊得失也给后来皇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如皇帝与丞相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监察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关系等等,都应有一个适度的界限,正确处理好类似关系,是保持政治稳定和纵横协和的重要条件。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宋祁、欧阳修等撰《新唐书·百官志》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世宰相,名尤不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推行的实质
A.与抑制商业的国策相配合B.推动汉初经济恢复发展
C.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D.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
2022-04-18更新 | 103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市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18届高三五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欲封皇后之兄为侯,汉景帝回答说需要与丞相商议。丞相周亚夫以“非有功不得侯”为由,否决了太后和景帝的封侯之请。这表明当时
A.外戚与丞相间矛盾尖锐B.相权为皇权构筑起屏障
C.君主意志受到宰相制约D.君相恪守汉初政治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时,被举荐到中央的孝廉一般不必在授官前通过考试。东汉顺帝起,对孝廉的年龄做出了严格限制,并根据考试授予官职,孝廉需要分别进行“家法”(儒家经典)和“笺奏"(行政文书)的笔试,通过后方可被任命为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选官标准发生根本转变B.察举选官流程有所优化
C.地方大族掌控官吏选拔D.官员文化素质明显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北宋哲宗时期(1086年),开始设立“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两个职务。宁宗时,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立班在正宰相的丞相之上。度宗时,贾似道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独揽军政大权。这些做法
A.有利于完善监察制度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D.剥夺了宰相行政权力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进行对比,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