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7 道试题
1 . 汉初,诸侯国与中央汉朝同制,所封诸侯掌治其国,“皆令自置吏,得赋敛”,侯国丞相更是位高权重;但近年考古发现,汉宣帝时所封海昏国所设相仅属朝廷委派的官员,与列侯无臣属关系,且官秩如一般的县令、县长。这一变化表明
A.中央开始垂直管理地方B.中央的集权化趋势明显加强
C.郡国并行制度势在必行D.地方分裂割据隐患得以根除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由此类推形成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1)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该制度在今天有哪些表现和哪些积极意义?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监视他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全国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有何突出特点和进步意义?

材料三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3)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两对基本矛盾?这两队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2021-10-2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统治“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有人这样评价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
2021-11-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在政治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一书中认为:“与分封制相适应,……三代时期(夏、商、周)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材料二:


   

材料三: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春秋时期,秦、楚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忽必烈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中共解放战争时期联合东盟西蒙成立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两汉时期如何选拔官员?这种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
(2)隋唐以后,选官制度有何变化?试分析这种变化的进步性。
(3)材料二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需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和元朝地方制度的相关信息。
(5)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
2021-09-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靖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对其中变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
东汉唐代
太常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太常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
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徼循事卫尉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
少府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太府掌邦国财货之政令
太仆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太仆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

A.中枢机构职官分离趋势加快B.皇室与国家财政完全分离
C.中枢机构分工明确互相制衡D.卿职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
2021-09-06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尖子生培优题典(新教材新高考)-考点02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7 . 下表是东汉和唐代部分卿职的职责对比,对其中变化趋势的认识正确的是(       

东汉

唐代

太常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太常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程之事,以八署分而理焉。
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徽循事。卫尉掌邦国器械、文物之政令。
少府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少府掌邦国财货之政令。
太仆掌车马。天子每出,奏驾上卤簿用;大驾则执驭。太仆掌邦国既牧、车舆(论) 或 与之政令。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加强B.皇室与国家财政完全分离
C.中枢机构分工明确互相制衡D.卿职从家臣到朝臣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初设立三省六部制,“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后又置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再后来改称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这些变化
A.明确了官员的职权和分工B.形成了官员间的有效制约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工作效率D.适应了皇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两府”讨论后才能施行。“凡事与大臣佥议”,“方为诏敕”。这种做法
A.反映宋朝具有一定的权力制衡倾向B.表明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表明“两府”权力已凌驾于皇权之上D.反映出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战国至西汉中期,人们通常以县为单位书写籍贯。但到了西汉后期,郡逐步取代县成为人们书写籍贯的单位。这一变化表明
A.地方行政权力重心上移B.中央政府权威遭到动摇
C.国家版图呈现扩大趋势D.人口流动受到严格限制
2021-05-17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