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据《旧唐书》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祎之(凤阁侍郎)……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对此现象认识准确的是(     
A.武后乾纲独断B.丞相形同虚设C.监察权力突起D.中枢运作异变
2022-11-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汉书·白官公卿表》记载:“武帝元狩五年初置司直,秩此二下石,掌佐丞相举不法。”《汉官旧仪》又云:“丞相府司直一人……职无不监。武帝初置,曰司直官。”这表明汉武帝设置司直
A.减轻了丞相处理全国政事压力B.意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C.使中央行政监察体制逐渐完善D.旨在加强中枢机构权力
3 . 据《元史》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对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据此可知,元代
A.疆域面积和治理超越了前代B.专设机构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C.行政制度发展出现质的飞跃D.奠定了中国辽阔版图的基础
4 .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020-12-23更新 | 475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部分历史文献对“司隶校尉”职的记载,从中可得出的正确历史结论是
《汉书》“司隶校尉,周官”刘昭注曰:“周无司隶,岂即司寇乎”
《汉百官公卿表》“司隶校尉”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滑
唐《通典》“司隶校尉”掌五隶之法,
《后汉书》建武元年,拜(宣秉)御史中丞。光武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明年,迁司隶校尉
《汉仪》“司隶校尉”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

A.司隶校尉一职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B.维护地方治安是司隶校尉的唯一职责
C.两汉时司隶校尉的职权地位有所提升
D.两汉时期司隶校尉位列三公地位崇高
2020-12-11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年,始定律令。……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察。”据此可以推知,唐朝
A.重视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监督B.地方监察制度完备
C.开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2020-07-28更新 | 495次组卷 | 19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支派103372110761220
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2018-09-06更新 | 626次组卷 | 39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份段考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下列有关

中国政治制度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两者有何相同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不同?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

10 .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支派103372110761220
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2018-09-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