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据文献记载:汉初,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曰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这表明汉初(     
A.已埋下王国叛乱的隐患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完全继承秦朝政治制度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2023-11-11更新 | 918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北宋名将狄青担任河北真定路副帅时,举行酒宴,一个名叫刘易的低级文臣也在座。酒宴中有伎人以儒者为戏,刘易大怒,指着狄青骂道“黥卒竟敢如此”,把酒杯摔在地上不辞而去。而狄青“笑语益温”,第二天亲自登门向刘易赔罪。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文武兼备的人才标准
C.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D.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
2022-06-29更新 | 428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摘自《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枝叶分布,所在为雄"。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地方割据势力严重威胁皇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
2022-01-20更新 | 234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八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2021-09-30更新 | 728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古制,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随后,宋太祖
A.路州县三级行政体制B.废除宰相,权分六部
C.分化事权,加强皇权D.强化三纲五常伦理秩序
2021-12-16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资治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记载:“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中国古代集权制度下的政治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下列朝代政治制度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秦朝三公九卿   ②西汉武帝设中朝   ③唐朝三省六部制   ④明朝内阁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赵匡胤当上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有一天,太祖文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解决办法?
(2)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积极效果?
2021-11-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十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主要说明元代
A.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对边疆地区实施了比较稳定的统治
C.疆域范围出现比唐朝扩大化的趋向
D.改革赋役制度使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2021-08-07更新 | 263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皇权被削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
2021-09-25更新 | 364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四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