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西汉七国之乱前后,燕的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齐的渤海、北海、平原、东莱、琅邪,吴的会稽等滨海地区逐渐纳入西汉中央政权管理。此举
A.体现了中央政权对海洋资源的重视
B.受到了汉初黄老之学治国思想影响
C.旨在废除郡国并行制
D.不利于农耕经济发展
2022-03-19更新 | 215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根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整理的信息。据此判断
朝代官职地位
西汉尚书令内朝官员,位低而权重
东汉尚书令朝会时与丞相并列而坐的“三独坐”之一
尚书令尚书长官,宰相之一
尚书令只是授予臣属的虚衔,无实际职权

A.尚书令位高而权重B.宰相权力逐渐被削弱的趋势
C.中书机构不断精简D.最高权力逐渐集中到皇帝手中
3 . 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时兴,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纂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
A.宗法制再度复兴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
C.察举制成为主要选官方式D.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南史》载,刚担任尚书省右仆射的世族子弟王僧达“自负才地,一二年间便望宰相”;其孙王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这说明南朝
A.选官重视才能与人品B.看重名士对人才的举荐
C.门阀观念依然在流行D.士族积极追求个人功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下面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汉朝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首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确立军镇屯戍制度。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前期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边疆治理的新发展,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汉地方长官须每年定期向中央汇报本地的户口,恳田,赋役等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汉宣帝曾斥责郡国“上计簿具文而已,务为欺漫,以避其课”。这表明当时西汉
A.地方财政出现危机B.政府运行机制待完善
C.君主专制趋向强化D.地方治理体系已崩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为汉代察举孝、廉名额分配演进情况。它
时 期概 况
汉武帝时期无论大小、人口多寡,郡、国各举一人
汉和帝时期一般州郡,每20万口各举一人;边境州郡,每10万口各举一人

A.确保了区域政治影响力的均衡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
C.促使边境州郡的人口迅速增殖D.提高了官员赴边任职积极性
2020-12-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