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上述材料说明
A.中央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督察
B.职事官名衔与其职事分离
C.权力制约,完善监察制度
D.弹劾是古代一项重要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与明清八股取士相比,唐代科举考试名目繁多。除常见的进士、明经二科外,尚有秀才、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即以进士科而言,所试内容也有诗赋、策问、杂文等。这反映了
A.唐代科举制度的效率低下
B.唐明两代的科举性质不同
C.唐代科举与社会联系紧密
D.唐代科举考试的难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
A.发展的稳定性B.功能的综合性C.影响的持久性D.地位的神圣性
6 .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7 . 司马光说:“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此后宋代北方诸路与东南诸路分别考试。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A.古代一直按人口比例取士B.北宋经济和文化重心相分离
C.南北分路科考相对公平D.司马光废止了王安石教育改革措施
2015-04-15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甘肃省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司马迁说:“见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这一情况出现于(  )
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C.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朱弁《曲淆旧闻》“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制京师,则无内变。”司马光《涑水纪闻》“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下列对唐宋时期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对军力部署的基本要求
B.唐朝后期这一原则被破坏
C.北宋初期将兵权收归中央
D.封国是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
10 . 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属于“封驳”和“谏议”的机构的是
A.隋朝中书省
B.唐朝门下省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