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依据史实,学者对近三百年的唐朝171起进谏事件做了统计,纳谏者114次,进谏成功率为68%,从进谏数量与纳谏的成功率来看,太宗朝均首屈一指:进谏37起,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贞观政要》),达数十万言,均能切中皇帝之失。进谏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些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例如,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宣布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十余人为各州刺史,让他们的子孙世袭,绝大多数朝臣包括谏官,都坚决反对,李世民终于改弦易辙。

——王春瑜《唐代监察制度特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议会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议会的质询事项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质询制度,并为其他议会内阁制国家所采用,它除了质询者和被质询者之间的问答之外,往往构成议会的议题,产生议会辩论,并可能导致议会对政府提出信任与否的表决,从而导致政府的危机。正如英国法学家詹宁斯所说:“一个议员无论是想要纠正一件错事,还是想要攻击哪个大臣,提出质询的权力总是重要的。它迫使各部在它们的行动中谨慎小心;它能防止一些小小不公平之事,这些事情是如此普遍地和官僚主义连在一起的;它迫使行政人员去注意个人的不平之鸣。”

——《西方发达国家议会监督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进谏事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质询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2019-03-28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9届高三历史二诊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高祖在翦除异姓诸侯王后,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并且宣布:“非刘氏而立,天下共击之”。他又规定王国的相、太傅、内史等官吏必须由皇帝委派。其主要目的是
A.分封同姓王以构筑皇权屏障
B.委派官吏以限制诸侯王的权力
C.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消除异姓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这一制度
A.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B.促使庶族地主势力开始崛起
C.抑制社会阶层变动
D.提升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该诗
A.激励男儿建功立业
B.倡导重用文臣治国
C.歌颂科举公平公正
D.鼓励男子科举入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2018-09-16更新 | 577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4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二诊历史试卷
6 . 观察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一书中关于元代行政区划示意图,这表明元代
A.行政区划体系的复杂繁琐
B.地方行政不利于中央的控制力
C.行政区划提高了地方效率
D.继承了宋代的一整套行政体系
2018-05-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训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学者黄仁宇在《法国大革命、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长期革命》一文中说:传统的所谓“选举”,既是庙堂里统制全国的逻辑,也是农村里维持社会秩序的根本,有如宪法。现在这种使上下交流的方式既被放弃,君主制度既被否定。作者评述的是
A.察举制度彻底崩溃的后果
B.明清之际对理学批判的结果
C.科举制度被迫废除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巨大作用
简答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最基础的识字写字训练、传统道德意识的培养、历史及日常生活知识的介绍和诗文辞赋写作的练习等等,而这些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当时的蒙学教材。唐代的蒙学教材或沿用传统的儿童读物,如《千字文》《急就章》《仓颉篇》等,或直接采用儒家经典,也有时人新编的蒙学读本。这些启蒙读物的功能往往是多元综合的,其中贯穿了对儿童的身心惨养、处世技能、知书达理等多方面的培养。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

材料二   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如前引《太平广记》“田先生”条的记载。唐代的墓志中更是记载了许多孤贫子弟因请不起教师只得在家中接受母兄教育的事例:如元稹、李绅等人就是受业于母亲,韩愈更因幼年父母早丧而由兄嫂教育。正是由于他们童年时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博览百家之书,遂成为一代大家。唐代之所以出现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的现象,关键在于唐代的科举选官制度打破了以往门阀出身的限制,扩大了统治者的阶级基础,只要是“学而优”的读书人,无论是官宦子弟还是贫民子弟,均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这条在当时相对公平的路径步入仕途,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邹志勇《唐代蒙学述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蒙学教育兴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蒙学教育的社会作用。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蒙学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
2018-02-01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9 . 周振鹤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写道,“元代幅员十分广阔,即使小省也有数十万平方公里之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又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中书省直辖地又称‘腹里’,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而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元代这样划分行政区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地方经济文化认同感B.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C.避免不同地区利益之争D.强化地方职能提高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前74年,昭帝病死,因其无后,群臣推举武帝唯一尚在世的儿子广陵王刘胥继位,有人提出广陵王刘胥失德,不可以承继宗庙,内朝大司马霍光遂以皇太后的名义下诏令昌邑王刘贺继位,不久霍光等大臣又以失德的罪名废了刘贺,将刘询从民间迎入宫中,于同年7月继位。这反映了
A.汉代帝位的传承中淡化嫡庶观念
B.中朝制度无法有效维护专制皇权
C.西汉时期宗法制度已经荡然无存
D.当时帝位传承中有民主评议机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