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
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
2 . 学者陈峰认为:“武将们在长期被轻视和防范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变成了循规蹈矩、怯懦无能、精神萎靡的群体。”这种历史现象在下列哪个朝代尤为明显
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
3 . 问答题
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各自的职能是什么?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指的是什么?有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分别是指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016-11-27更新 | 718次组卷 | 57卷引用:2014届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一诊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 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
A.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B.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C.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D.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6 . 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佚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
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
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303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B历史试题
7 .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这一做法
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经验
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
D.正确吸取了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47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学士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2016-11-18更新 | 1017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卷B历史试题
10 . 中国有一副传统对联: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和这副对联相关的古代选官方式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