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政治制度多有创新,而且体系完备、影响深远。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唐)杜佑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

材料三   隋统一全国后,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材料四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制度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历史进步性。
(2)基于材料二的认识,唐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作用。
(4)材料四反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哪些举措?如何理解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
2020-04-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材料二中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汉武帝又采取何种措施解决这一弊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0-04-2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作出适应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部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三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指出材料一中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
(2)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体制创新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进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秦)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以北制南,各省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实行形格势禁的政策,在汉地诸行省表现最为突出,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皇帝”在地方行政体制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它与西周地方行政体制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划分行省区域的主要原则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体制演变的认识。
2020-01-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中国古代已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官制度,在用人方面,各个朝代的选官制度趋于完善,不仅对自身统治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较之于这一制度,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
6 . 制度是强制执行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19世纪中期在中国任职的英国领事官员T.T.Meadows根据他所获得的第一手观察资料对这些做出了以下解释。……其真正原因可归结为三个原则和一种制度……这三个原则是:1.以德治国优于凭武力治国。2.选拔最有贤能的人为国家效力是实现国家的政治清明必不可少的条件。3.如果君主道德败坏、醉生梦死,并由此导致高压的暴政,那么人民有权力处置这样的君主。一种机制是:公开选拔文官的科举考试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自秦汉开始,中央设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其主要职责是监察。从汉武帝开始,监察与行政相分离,以行政区域划分为原则,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开创我国巡视监察制度之先河。自曹魏开始,监察向组织机构化方向发展,其标志是中央御史台的设立。

——卜宪群《重视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经验》

材料三  封建君主对官员的道德要求首先是“忠”,其次才是“廉”,而人治下的反腐倡廉难免具有主观随意性。皇帝口含天宪、出言即法,随意性极大。

——于永军《封建社会反腐败最终“败”在哪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治国中选官制度的演变有何规律?
(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封建社会反腐败的看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立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朝不同的选官制度与标准。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2019-12-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二高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部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9 . 材料   北宋前期因为贡举不公,多次引发士人抗议,为此政府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糊名(又称“封弥”)制度。不仅糊住举人试卷上的姓名、乡贯,也要糊住初考官所定的等第。封弥官不得参与评卷,评卷官也不得参与封弥。

宋政府又实行誊录法。规定誊录官必须依试卷原文誊录,不准随意窜改文意或增减字句,经校勘官与原文校对无误后方可标号封弥。举人的亲笔试卷称为真卷,送交封弥官保存,以备核查;誊录卷被称为草卷,评阅的主考官只能看到草卷。此外,还制定锁宿制度。规定各级主考官员一经受命,立即与外界隔离,直到考试结束。

——摘编自崔勇、丁建军《宋朝科举考试创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政府科举考试制度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的宰相权力很大,赵匡胤反其道而行之,分割宰相权力。


请回答:
(1)图一所示中央官制确立于哪一朝代?对比两图,简要指出图二在加强皇权方面的主要做法。     
(2)据所学知识指出,赵匡胤是如何分割宰相权力的?
(3)上述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哪一趋势?
2019-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