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023-11-04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分肥制比英国还极端。1800年,托马斯杰斐逊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上台后就清洗了上届总统亚当斯卸任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的大批联邦党官员,换上了民主一共和党人。1829年上任的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奉行“战利品属于胜利者”的原则,上任后仅3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在他任职的8年内,先后撤换了约1/5的联邦政府官员。杰克逊的拥护者、纽约州参议员威廉马西竟无耻地辩解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材料二 中国的考试制度传到西方,较集中的时间有两次。第一次是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回国后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第二次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人把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文献资料带回本国。据不完全统计,1570年至1870年的300年间,用英文出版的关于中国政治制度包括考试制度等方面的书籍有70多种。中国考试制度传入西方后,英国率先效仿,并于1855年建立了一种通过考试选拔文官的制度。

——摘编自房列曙《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美国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英国建立文官制度的因素,并比较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材料   经过安史之乱以后的反思和调整,唐朝的科举和选官都逐渐回到才学标准上来,文学与政事的隔离逐渐被重新结合所取代。到德宗贞元(785805)年间,科举考试中以内容而不是词华作为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最终确立下来。制举的发展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动向。德宗建中(780783)、宪宗元和(806820)时期,制举科目设置多与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关,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成为经常使用的科目。此科要求有广博的经史知识,能够提出经世治国的方略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均出自此科,其中不少人甚至做到宰相。它还要求举人对时政没有保留地提出意见,这不仅是对人才的选拔,还对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贞元元年,陆贽起草《冬至大礼大赦制》,以此制书为标志,将科举、铨选等一系列问题联系起来,为唐代考试选官制度提出了最理想化的模式。

——摘编自董文静《制举的发展与唐代选官制度的完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中期选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4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材料一   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44县,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这一统一,包含了南方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的民族、西方部分氐羌系统民族、北方部分阿尔泰系统的民族以及东北部分少数民族。因此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危亡激发群众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大局出发,超越意识形态、阶级立场与党派利益,推动国共合作,建立起以国共两党为主体,包括中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外,中国共产党还进行了制度上的创新,如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又如1941年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保障了“各族人民的联合团结,有利于集中中华各民族的力量对日作战”。

——摘编自朱金春《抗战历史遗产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材料四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的侵华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也开始缓缓拉开……为了捍卫民族主权,解除民族危机,备受欺凌的中国人民开始了漫长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斗争,在关乎民族发展存亡的时刻,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以各自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近代中国人民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启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转折点,依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复兴所做出的贡献。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各主要阶级以怎样的方式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要求:各举一例即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度。汉代实行察举制、征辟制后,择优用人的制度规范化。察举分常举与特举。常举科目是孝廉与茂才科。特举往往由皇帝临时决议,主要科目有贤良方正、明经、明法等。其选举“德行高妙、学通行修、明达法令、刚毅多略”者。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豪强并起,战乱瘟疫造成乡里衰败,九品中正制出台。但是很快,官职为门阀世族政治所垄断。

隋唐科举分常举和制举。常举的科目有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算、明书科,考试合格.者需经吏部铨试授官。授官前,还需进行“身、言、书、判”释褐试考察。考试一年一次,分解试与省试两级进行,武则天时期开创策问殿试。制举作为皇帝临时选拔人才的制度,科目有贤良.方正、博通坟典等上百个科目。宋代科举继承唐制,分三级考试,殿试常态化,以进士科为主。元代科举微不足道,选官以“吏员出职”为主。明代科举只取进士一科,考查四书五经,考试三年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授官前实行“观政进士”制度,观察、学习期满后,由长官作出评语,由吏部根据实际需要正式授官。清代基本继承明制,但也有“试官”举措以缓解“待职”者众的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征。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选宫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2021-01-22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五次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的道制改革是在安史之乱及之后恢复整顿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完成的。地方由十五道变为四十余道,意味着唐代道制又一次重要的变革,但其划分动机,并非出于有意识的制度建设的考虑,而是应变与权宜行事的结果。道的长官观察使实际有权直接处理管内州县政务,且由于兼军事职衔,其权力较之以前采访使还有所扩大。又广置节度使于诸道有戎旅之州郡,发展到后来,节度使与观察使之于道,都是军政一体化的长官。此外,通过制定诸道使府长官及僚佐俸禄和完善诸道进奏院制度等措施,进一步使道级建制向实体化发展。不过,道的机构建制始终采取使职管理的形式,没有正规政府化。这些改革与探索不仅开辟了一个唐道的时代,也为后来宋路、元明清行省和近代省地县制的发展做了阶段准备。唐代道制还扩展到了东邻日本、朝鲜,直到今天两国还保留道一级建制。

——摘编自郭锋《唐代道制改革与三级制地方行政体制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中期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中期道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监察,是中国古代对官吏实施法律监督的举措。秦代分设御史大夫和监郡御史。秦代垂直领导的监察系统开中国古代两千年监察制度的先河。汉代,御史台成为专门的监察机构,监察职责专门化。刺史监察为汉代首创,对后世地方监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州,设立13州部刺史,各领一州,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

魏晋南北朝时,御史台脱离少府,成为直接受命于皇帝的独立系统。御史中丞成为独立的监察官,由皇帝任命。唐代中央御史台下辖台院、殿院、察院,地方设10“道”为监察区。宋代时三院规模缩小且逐渐合并,在地方设15路,每路分设三司监管监察工作。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发生巨变。中央都察院下辖13道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地方13省。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设六科给事中,号称言官,但稽查、考核群臣等事皆属分内。在地方建立了按察、巡按双重监察体制。同时,临时差遣的“巡抚”“总督”也逐渐转变为固定化的监察专职。锦衣卫等特务监察组织也是明代特色。清代的监察制度基本沿袭明制,其变革在于将六科给事中归入都察院,实现“台谏合一”。密折制也成为常态。地方总督巡抚阴了行使民政军政职权之外,也是中央监察系统的一部分。

——摘编自白寿彝等《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刺史制度建立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特征。
2021-01-0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第四次复习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和作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大事记(部分)

建元五年(前136年)设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博士
元朔二年(前127年)允许并鼓励诸侯王“推私恩”,将本国土地再行分封给子弟为列侯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各盐铁产区设立盐官、铁官,组织盐铁生产、销售
元狩五年(前118年)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五铢钱统一由朝廷铸造
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

材料二   清朝形势图



(1)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三则史事,说明它们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政府经略边疆的举措简述这些举措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萌芽,秦汉时期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监察体制,隋唐时期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监察网,宋元时期得到强化,出现了独立机构―谏院,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 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秋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根据宪法规定,国会通过法律,必须得到参、众两院的同意。两院通过的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可以行使否决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还有搁置否决权。总统及其政府的活动经费必须由国会通过预算法案,国会可以2/3的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权,国会可以弹劾总统,国会与外国签订条约、任命联邦高级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联邦法院法官由总统取得参议院同意后才能任命,国会可弹劾法官,可通过法律来决定法院的编制,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和总统发布的命令有权进行司法审查并宣布违宪 而使之无效。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扎、全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及对该制度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区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