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古代中国地方管理几经调整变化,于今有重要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邦建国”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但是为了稳定大局,也分封一些异姓贵族……姬姓诸侯国的封国沿着殷周交通路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农业生产区相吻合。异姓诸侯国封地集中在边远地区,控制东、北、南三方的戎狄蛮夷部落。周朝也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秦统一后对地方制度作了调整……从西汉建立到西汉末年,郡级政区总数增加到一百零三,统辖一千五百八十七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的管理幅度为十五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一百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地方郡级政区设立了十三个刺史部,每部设刺史一人,检查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一直到东汉末年,规模巨大的黄巾起义席卷了整个北部中国,已非一群小小的郡太守所能镇压,朝廷才不得不改部为州,改刺史为州牧,授予兵权、财权和政权。这样一来,州就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两级行政区于是转化为三级制。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地方管理上的调整及与前代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据材料二指出东汉改年地方制度的调整及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以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诏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请概括材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 (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2021-11-02更新 | 963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6-2017学年高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二学业水平模拟(二)历史试卷
6 . 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多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谓省者古来宫禁之别名,宰相常议事其中,故后来宰相治事之地谓之省。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此何义也?当初只为伯颜丞相等带省中相衔出平江南,因借此名以镇压远地,止是权宜之制。

——摘编自程矩夫《论行省》

材料二   同样的气候,均质的土壤,完整的地形显然有利于进行同一类型的生产活动,简化农业生产管理,便于进行水利建设。所以秦代和隋唐都有意使政区的分划符合山川形势,也就是使这级政区与自然区划相一致。……为着防止分裂割据现象的发生,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犬牙相入的原则。因此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省制实行的背景和行省的双重性质。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隋唐和元朝的政区划分的原则,并对元朝区划的原则进行简要评价。
(3)依据以上材料指出元朝创新地方行政制度的本质意图,并谈谈你从元朝制度变革中得到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明代统治者对监察官员的选任给予了高度重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监察官员选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监察官员的选任方式


——据张国安《论明朝监察官员的选任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明)弘治年间左都御史马文升:“御史为朝廷耳目之官,任风纪之重,必得人方称阙职。我朝自洪武、永乐、宣德年间,不分进士、知县、教官皆得除授,但选之甚精,而授之不苟。”

——摘自《明会典.都察院一》

材料三“监察官员的选任也不乏中间多有不分贤否,但资格相应得授者,所以未尽得人......明中叶以后,监察机制渐趋衰落和瘫痪,沦为结党营私的工具。监察官员的选任制度亦遭严重破坏,实际上难以推行,成了一纸空文。”

——张国安《论明朝监察官员的选任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列举明代监察官员选任的方式,并概括明代监察官员选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明代监察官员选任制度的影响。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明代监察官员选任制度反映的本质与其现实意义。
2020-12-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城邦往往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一些村落,辖地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各城邦从建立之初便十分珍视独立自治,始终保持着小国寡民的状态。城邦是各种商品的集散地,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活动频繁。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沿革表(部分)


时代地方行政制度
秦汉郡、县
郡、县
道、州(郡、府)、县
省、路、府、州(军)、县
省、府(直隶州)、县
省、道、府(直隶厅、州)、县

——根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和古代中国最稳定的级地方行政机构名称。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试从地方行政制度建设方面谈谈原因。
9 . 协商是兼顾各方利益、减少政治内耗、提升治国效能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

--摘编自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二   美国修宪是联邦与州共同参加,联邦议会主导的过程,其制度安排有着不少体现平等协商、审慎对话、民众参与等协商民主制度”

---张扩振《美国修宪中的协商民主》

材料三   一旦议会与总统出现分歧和矛盾,这一体制无法立即通过新的选举来征询公众的意见……在激烈的党争之下,两党间关系的沟通缺乏制度的载体,也没有一定的机制相衔接,美国政党在组织上缺乏欧洲政党所普遍具有的制度性协调手段……民调显示多数美国人认为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应该对此次政府停摆承担主要责任。政党恶斗不顾及国家大局,近九成美国民众对此感到厌倦和反感。

— 周淑真 袁野《美国政党政治与政府关门危机的关系》

材料四   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各种政党、民族、宗教,可以通过协商形成共识,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举前、选举中、选举后的协商,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

—— 李君如《中国人在民主政治问题上不要妄自菲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期设置“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况美国宪法中体现协商民主的内容,并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多次停摆的制度因素。
(3)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克服西方民主的缺点”而采取的民主制度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协商民主的认识。
2021-01-07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1届高三12月阶段性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二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是一个典型,它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开始于何时?对后世有何影响?元朝面对辽阔疆域,在地方管理上最重要的制度创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怎样的榜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综上,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2020-11-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马坝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