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竹书纪年》载:“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禁闭、阻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该记述(     
A.可用于研究早期国家的建立B.符合后世对禅让制的基本认知
C.可作为研究部落时代的信史D.反映出权力更替中的斗争色彩
2 . 有学者认为,商朝的王畿是“国都不远的地方,由国王直接控制”,王畿以外“隶属于商王朝距离遥远的诸侯方国,对王朝所负担的义务是很有限的,也只能是名义上的服从”。这主要是因为(     
A.内外服制度弱化商王统治B.商朝疆域局限于王畿地区
C.商朝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商王对诸侯方国没有影响力
3 . 盘庚之政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诸侯归附于商王朝的统治之下。此后,随着商王祖甲改制的进行,以后的几代商王均竭力扩大王权,这极大地限制了内外服在国家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现象表明,盘庚迁殷后的商代(     
A.出现专制集权体制B.内外服制达到鼎盛
C.商王权威得到加强D.社会改革蔚然成风
4 . 商朝在盘庚迁殷后采取了一种二元统治制度,该制度对研究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实质含义是一种指定服役制,是按照对商王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划分的一种政治结构。这一制度是指据此推测其所注制度是(     
A.内外服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诗经·商颂·殷武》称颂汤的业绩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氏、羌是分布于今天陕西西部直至甘肃、青海一带的游牧民族,也向商称臣纳贡。这一记载表明(     
A.商初国力强盛且凝聚力强B.商朝对西北地区实行间接统治
C.中华文明呈多元一体特征D.游牧民族对中原文化的向心力
6 . 据殷墟卜辞记载,历代商王都以天干为名号,如大乙(太祖子履,即商汤)、太甲(太宗子至)盛庚(圆耀子旬)、武丁(高宗子昭)、帝辛(纣王子寿)等。这一现象可能直接涉及到商代的(     
A.国家组织形式B.王位继承法
C.诸子分封次序D.内外服制度
7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野史记载没有可信性B.年代久远的文献不具备史料价值
C.历史记载具有复杂性D.历史结论无法确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据学者研究,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名的“诸妇”多达204位,这些女性贵族可参与祭祀、军事等国家管理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出征,战功赫赫。这表明,在商代(     
A.阶级分化尚不明显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存在母权制度残余D.奴隶制度日渐成熟
9 . 商初,方国“大彭”原是夏伯,入商后成为南方的“商伯”;到了商晚期,羌方被征服后,商王就命众人“入羌方垦田”,祭方被征服后,就成为商王管辖的地名。这一变化说明商朝(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
C.对方国取得支配性优势D.逐渐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10 . 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族家族,内服由中 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 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A.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B.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
C.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D.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