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A.宗法分封始终主导
B.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C.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著名史学家冯尔康认为,从殷周到现代,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近现代宗族变异时代五个阶段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我国古代宗族制度
A.社会功能逐渐增强
B.政治功能彻底消逝
C.主体呈官僚化趋势
D.不断推动社会转型
3 . 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2019-06-24更新 | 398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综合训练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柳贯诗文集》中说:“大抵家之有乘,犹国之有史,郡邑之有志也。史不修,则国之治乱兴亡,不可得而见;志不纂,则郡、邑之政治得失、人才出处,不可得而见。”这说明
A.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宗法家国一体制度的思想
D.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9-06-08更新 | 12536次组卷 | 13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三)文综历史试题
6 .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宗法制正统观念的影响
C.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分封制等级体系的作用
2019-06-04更新 | 88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7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城市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观念的逐渐形成
C.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D.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8 . 殷墟出土的甲骨上记录了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其并非向统治者心中的至高神祷告,而是请祖先将要求向神转达。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商代
A.传统宗教饱受质疑
B.人文主义融入家族体制
C.宗法观念趋于形成
D.社会生活充满神秘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西周诸侯青铜器铭文中,诸侯作为一国之君往往有两套称呼:一是“伯”、“子”等族内等级称呼,如“芮伯”、“秦子”等;二是“公”、“侯”等受命于天子的爵号,如“蔡侯”、“应公”等。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
B.青铜铭文传承了政治文化
C.“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
D.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国语》记载,周人祭祀鬼神时,“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同理,社稷山川之神,都是“有功烈于民者”。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B.以民为本思想不断发展
C.民间迷信风气较为浓厚
D.盛行以人为本的宗教观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