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元代两浙地区士人家族的祭祖方式多样。有士人家族沿袭前代习俗在寺院、道观中祭祀先人,而兼容儒家礼制与人情的塞祠祭祖形式也开始盛行,还有士人家族开始设立祠堂以祭祖。由此可见元代两浙地区
A.祭祖方式与宗族组织结合已经成熟
B.士人家族以祭祖增强家族凝聚力
C.旧有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D.士人家族影响当地传统社会习俗
2 . 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2019-04-22更新 | 1944次组卷 | 25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南省株洲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统一检查(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
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
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
4 .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实质上说明了(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宗法制与礼乐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
2019-01-30更新 | 112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5届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战国时荀子曰:“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此现象说明
A.宗法制度日趋衰落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官僚政治完全确立D.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2018-11-1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醴陵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
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7 . 早在周代,“妻”是指庶人配偶或宫中女御。如《礼记·曲礼》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据此可知
A.森严的等级制度被打破
B.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男权在社会中居于主导
D.分封制和礼乐制的崩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了中央集权体制
B.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
C.君权扩充为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
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
2017-03-03更新 | 206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6届湖南株洲市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