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5 道试题
1 . 祠堂主要供奉祖先的神主排位,对祖先的崇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祭祀祖先是最重要、最严肃、最重的礼制,“礼有五论,莫重于祭”。这一现象主要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
2020-10-14更新 | 330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江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周大克鼎内壁铸有铭文,前半部分是克用华美的词语颂扬其祖父师毕父的功绩,后半部分是周天子重申对克职务的任命,克跪拜叩首,乃铸造大鼎以颂扬周天子,并祭祀祖父师毕父在天之灵。其铸鼎的目的体现了
A.王位传承B.宗法血缘C.中央集权D.权利更替
3 . 按族聚居于城邑是先秦主要的生产、生活形态。但到战国中后期,社会上频繁出现离开城邑而居于郊野的“赘婿后父”,赘婿即已婚、定居于女家的男子。这种现象折射出
A.宗族观念在战国时逐渐消亡B.土地制度和宗法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C.分封制已难以适应社会需要D.当时的婚姻形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4 . 周代宗法分封制,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政治相互独立的格局,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A.出现了君主专权的局面B.有助于亲缘关系的形成
C.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D.产生了中央集权新体制
2020-10-09更新 | 343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01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
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
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
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
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
2020-10-01更新 | 4139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
2022-05-21更新 | 123次组卷 | 3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铁路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这说明
A.小国寡民的现象在当时十分普遍B.分封制下小农经济发展的影响
C.古代中国人口数量没有发生变动D.宗法关系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
8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是西周哪一制度的表现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
9 . 西周时期,人们大都认为效忠自己的家庭比效忠国家更重要,当时人们甚至普遍坚持“父高于君”的价值标准,郭店楚墓竹简就曾记载了西周时期“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的现象。这说明,西周时期
A.血缘观念根深蒂固B.族权王权紧密结合
C.王室权力日渐衰微D.家国同构已经形成
10 .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据此可知
A.王位世袭淡化了家天下色彩B.宗法制导致血缘纽带日益松弛
C.新制度需要突破宗族性规制D.分封制建立不具有历史必然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