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西方文明发展史看,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明显地保留了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组织的民主制,并在原始民主制转变为奴隶民主制的过程中,不断地削弱和破坏血亲关系,代之以财产和地域关系。以古希腊、罗马为发源地的西方文化体系是在不断削弱和破坏血亲关系的过程中,使原始民主制的形式得以衍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古希腊最早的居民是从欧洲大陆迁徙来的。在古希腊居民中,血亲组织已经遭到了一定的削弱,而且古希腊在城邦形式、发展的过程中,又采取了一系列步骤,经过长期的努力,不断削弱血亲组织。

——曹沛霖《西方民主制的发源及启示》

材料二中国血缘宗族之所以没有解体,也是当时的政治需要。国家私有、严重利益倾斜的政治体制使独裁者一个人无法控制全国。为了维持其既得利益,最高统治者号召同宗亲戚们在祖宗的旗帜下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力量较大的利益集团,以对抗一盘千百万散沙的民众。血缘宗族成员容易联合起来为特殊利益而战的行为倾向与统治者维持既得利益的需要合拍,他们千方百计地发展、壮大体系的血缘宗族,使他们不但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解体,甚至到了后来的汉朝、唐朝、明朝时依然存在。

——陈忠云《古代东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形成原因的考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雅典是如何不断削弱血亲组织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没有解体的具体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血亲组织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政治影响。

2 . 《吕氏春秋》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种现象
①符合宗法制的基本精神
②容易导致社会的混乱
③有利于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
④激化了不同阶级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一

材料二:在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里,宗祠文化是一项不可蔑视的姓氏宗族文化,由于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华民族就产生了姓氏文化,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姓氏文化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延续数千年都没有间断。近年一些地方宗族活动又兴,新建祠堂不少(见图二)。
材料三: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礼记·丧服四制》


(1)图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二(图二),分析宗祠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宗祠是否具有历史价值,为什么?
(3)材料三所反映的含义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宗法制的影响?
4 .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2017-08-07更新 | 238次组卷 | 16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课 夏、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5 . 殷人祭祀祖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取悦先王先公等获得庇护,与此相比,周人有明显不同:“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商周祀祖制度的演变
A.反映出上古时期帝王创立祀祖制度旨在社会教化
B.表明商周等早期政权日益重视以神权维护世俗权
C.显示出早期宗法文化中越来越多的人文理性因素
D.推动了战国时期崇尚君主集权的法家思想的诞生
2017-08-04更新 | 1948次组卷 | 34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课 夏、商 、西周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
A.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B.淡化了“国”与“家”的结合
C.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
D.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西周春秋的宗法制度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作为本宗族始祖的嫡系继承人,是全体宗族成员尊奉的对象,在铜器铭文中有时被尊为“宗君”。材料反映宗子
A.是商周时期的族长或王室弟子
B.是商周和春秋王室大宗的嫡长子
C.是封建制度下的正统统治者
D.在本宗族内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

—美《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材料三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

9 .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A.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逐渐解体
B.土地制度变革
C.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缓和
D.郡县制度确立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商周时代的国家,我们常称为宗法制国家。它是家族的扩大,是血缘关系的政治化。或反过来说也一样,是政治关系的血缘化。这种国家统一的体制起源于家族之间的征服战争。获胜的家族便成为土地和土地上人民的主人。天子是获胜家族的宗主,所以是被征服土地的所有者或占有者,同时也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在希腊城邦初期,国王及其家族虽然有尊显的地位,但却没有成为城邦的唯一主人。部落内部平等和公有观念普遍延续下来,城邦属于全邦各部落人民,而不是某个家族。每个家族的代表即家长在城邦形成后都享有政治权利,具有公民身份,代表自己的家族参与城邦管理。

——摘编自丛日云《西方政治文化传统》

解读材料,提取一条有关“天子与人民关系”的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